Page 21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5月上 / 第09期
P. 21

19
                                                                                               www.scdjw.com.cn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县域应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                              产业融合促进增收。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融合
          势、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积极融入中心城市、都市                            是提升附加值的核心逻辑。通过技术渗透和资源整合,
          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将自身发展                            四川推动“农业 +”新业态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叙永
          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加                            县建设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开发竹制家具、

          快构建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市                            竹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
          功能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优势互补、联                            的竹经济生态圈;雅安市名山区构建“茶叶 + 康养”产
          动发展。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城乡要                            业链,打造茶庄园体验、茶文化研学等新场景,实现从
          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实施“一区多园”                          “卖原料”到“卖品牌”“卖服务”的跃升。

          战略,推动产业平台能级跃升,譬如,成都青白江区                                就业创业带动增收。人力资本积累与就业结构优
          与阿坝州共建“飞地园区”,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                            化是收入增长的内生动力。四川实施“技能四川”行
              强化要素保障能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土                          动,围绕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训技能人才。
          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高效协同。四川通过                            广元市通过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精准对接

          创新“点状供地”“标准地”模式,将碎片化土地整合                           沿海用工需求;巴中市推广“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
          为产业园区,为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提供载体。                           户”模式,通过“企业认养 + 农户代种”机制,建立
          金融支持方面,“金融顾问团”下沉县域,针对中小微                           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保底收购协议,带动小农户有效对
          企业融资痛点设计定制化产品,破解了县域企业长期                            接大市场,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提升收益。

          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才政策聚焦产才融合,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服务的空间均衡与功能
          通过“人才兴县”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并依托 37                          集成是产城融合的底层逻辑。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优化
          个产业研究院推动技术转化。西昌市依托卫星发射中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金堂县推进“产城人”融合试点,
          心建设商业航天港,吸引航天领域高端人才集聚。                             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完善“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

              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是降低交易成本、激发                          设社区商业网点,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消费、
          市场活力的关键路径。四川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家门口养老。全力推进淮州绿谷重点片区建设,突
          推行“县直报省、省直达县”审批模式,实现企业开                            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开展项目攻坚,推动城市功能
          办“一日办结”,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建立“亩                          提升。

          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高效益企业优先保障用地                                四川县域经济的实践表明,产业基础的夯实需要
          和能源供应,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                            政策精准度、要素协同度、创新活跃度的“三重提升”。
          升”。绵阳科技城新区试点“开发区立法权”,出台《低                          面向未来,我们需进一步优化“差异化考核 + 要素跟
          空经济促进条例》,明确低空飞行审批流程和产业扶持                           着项目走”的政策体系,完善“县域商业领跑县 + 特

          政策,构建了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色产业强镇”的载体网络,健全“产学研用金”协同
                                                             创新机制,持续锻造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城乡要素融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合、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书写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惠民。四川通过产业融合、就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

          业促进、公共服务提升,逐步构建起“产业增收 + 要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
          素增值 + 服务增效”的富民体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