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5月上 / 第09期
P. 19

17
                                                                                               www.scdjw.com.cn







          和外来人口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农                           助政策扶持,推动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将初
          民工工作流动性大且技能与岗位匹配度低,就业需兼                            级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提升经营性收入 ;二要
          顾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因此,一要依托县域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就业,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发
          集群创造本地化就业岗位,提供适配农民工的稳定岗                            展当地服务业,为农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稳定工资

          位 ;二要健全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针对建筑、制造业                           性收入 ;三要激活土地要素,加快引导和鼓励农民以
          等行业开展定向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技能与岗位需求                            土地经营权入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财产性收
          精准匹配 ;三要推动企业规范用工,通过扩大社保覆                           入。对于市民增收,一方面要夯实工资增长基础,研
          盖面,规范劳动合同增强农民工就业保障。另一方面,                           究表明,县域劳动生产率每增长 1%,市民工资性收

          外来人口融入难度大且人脉资源少,就业需兼顾融入                            入增长 0.75%,可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带
          性与发展性。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动市民薪资水平同步提升。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保
          相对单一、优质岗位数量少,就业机会相对匮乏且薪                            障减负效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分层分类救助体
          资待遇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在此                            系,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对低收入群

          背景下,县域应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                            体实施医疗、教育等专项补贴,减轻刚性支出压力,
          具体特征,全力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的优质就业                            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生态环境,优化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强化服务                                第三,以公共产品供给为支撑。社会保障制度和
          保障。同时深化返乡创业政策,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引                           公共产品的完善能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实现共

          导返乡者投身高附加值领域工作,搭建公共研发平台,                           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当前县域社会保障水平明显偏
          带动中小企业升级,扩大就业容量,实现富民目标。                            低,尤其关于农村人口的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大量农
              第二,以收入为抓手。收入增长是衡量县域经济                          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导致这一局面
          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增加收入应立足农民和市民两                            的原因,既包括县域发展水平不足,财力难以支撑高

          大群体,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                            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也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
          社会稳定。对于农民增收,一要延伸农业价值链,借                            构有着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增强县域的公共产
                                                             品供给质量,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尽可能实现
                                                             城乡社保并轨,着力消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户籍

                                                             差异,使县域内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保障待遇。此外,
                                                             优化公共产品供给,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领域公
                                                             共服务的发展需要,精准测算不同供给规模下的资金
                                                             需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支

                                                             出比重,同时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方式,引导
                                                             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
                                                             续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真正实现均等化、均衡化
                                                             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

                                                             力。[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
                         2024 年,西昌市地区经济总量突破 800 亿元大关。
                       图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供图 / 西昌市融媒体中心              教研部教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