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党员文汇
以“汛”为令,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2025-07-04 09:39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日,四川、贵州、广西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河水猛涨、道路坍塌、农田被淹,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汛情就是命令,面对这场“大考”,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在防汛一线树起“红色旗帜”,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以“政治担当”立标,筑牢“思想堤坝”。防汛救灾不仅仅是“应急任务”,更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试金石”。对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从政治上提高认识的重要性,落实“24小时在岗备勤”“转移群众不漏一人”等要求;通过“田间党课”“堤坝课堂”等场景化教学,用“老故事”唤醒“新担当”,将“人民安危”从口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责任清单。

以“冲锋姿态”破局,锻造“实战尖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要锻造“敢打硬仗、善打巧仗”的能力,更要将“老经验”与“新技术”结合,善于运用无人机航拍、水下机器人探测等技术,精准排查管涌、渗漏等隐患,确保“风险点”早发现、早处置;在技术手段上,既要用竹竿标记危险水位线,也要用“微信工作群”实时共享雨情,用“大喇叭+短视频”同步发布预警,真正做到“土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新科技”提升工作效率。群众转移更要践行“细致、温暖、高效”的工作准则,既要提前制定“整体预案”,也要对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群体研究“一对一”帮扶计划,用“有速度更有温度”的转移行动,增强群众的信心。

以“长效思维”固本,织密“民生网络”。防汛救灾是一场“持久战”,既需“战时冲锋”,更要“平时用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暴雨中“顶得上”,更要延伸到日常里“守得住”——通过建机制、强能力、补短板,把“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御”。要建立“党员+群众”联防模式和“防汛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级监测网,定期分析研判风险点,动态调整应急预案;推广“党员责任田”做法,将河道清淤、堤坝维护等任务分解到党员个人,让“平时尽责”成为“灾时担当”的基础;要选拔熟悉水文、地质的党员技术骨干,定期开展“跨区域支援”交流,推动经验共享、资源互补。通过这些“功在平时”的举措,从源头上减少灾害风险,切实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不仅是“抢险队”,更是基层的“守护人”。 

(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委组织部  陈映宇)

编辑:杨博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