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公务员
阿坝州理县:多维驱动织密公务员管理体系
2025-06-19 10:21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年来,阿坝州理县紧扣新时代要求,以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务员管理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一套以“管育用励”为核心的工作体系,实现公务员队伍活力持续焕发。

严把“源头关”与“成长链”,精耕入口管理新生态。聚焦“选优配强”,强化公务员招录与管理初始端。精准画像前置。深度调研县域发展瓶颈与各部门用人需求缺口,科学构建涵盖年龄结构、专业特长、实战能力等维度的“岗位胜任力模型”,靶向制定年度招录计划。避免“大水漫灌”,力求“精准滴灌”。多元考察深化。在规范执行笔试、面试的基础上,注重在考察环节中增加实践能力的评估维度。通过组织考生参与模拟的基层复杂矛盾调解、重点政策宣讲演练等情景测试,观察其临场应变、沟通协调和政策理解应用能力。源头培育增效。实施“青蓝接力”计划,构建三级培养梯队,选调生下沉乡村振兴一线,建立覆盖县情县策、群众沟通实务技能的核心课程体系,并明确政治可靠、专业过硬的资深公务员担任成长导师,为优秀人才厚植成长潜能。

构建“多元化”与“一体化”,涵养赋能培育新机制。破除培训资源碎片化弊病,建立系统性、实战化培育格局。阵地体系优化。完善“县委党校+教育基地+特色教学点”三级联动的实体化培训阵地,精心打造多个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长征精神教育等观摩点,为实践教学注入本土智慧。精准赋能施策。区分新任干部、业务骨干、领导干部层级特点,精准定制课程。新任干部突出角色转换与能力奠基,中坚力量聚焦专精业务深化与跨领域融合素养,领导干部强化战略思维与系统治理能力训练(如“乡村振兴领导力”系列研讨)。“考育融合”实践。推行“一线练兵+轮岗交流+导师帮带”的三元组合模式,将有潜力的公务员精准投放到群众工作、依法治州、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予以锤炼摔打。建立训后评价反馈与效果追踪机制,确保培育成果可感知、能转化。

聚焦“差异化”与“动态化”,激发精准使用新动能。强化对公务员群体的分类施策与动态调配。分类建档管理。以干部信息大数据为基础,构建覆盖岗位需求类型、个人专业禀赋的立体化多维画像体系。识别“专业型”、“复合型”、“潜力型”特质,为差异化管理铺筑信息基石。用好实干标尺。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与各单位核心职责,分级设定清晰、量化考核体系。对乡镇干部侧重乡村振兴等指标权重;执法类公务员突出依法行政质效测评;服务窗口类人员纳入“好差评”关键指标。“以用促长”实践。打破隐性台阶,对敢担当、善攻坚的年轻人才大胆使用至吃劲岗位锤炼。对专业性要求高的岗位重点启用“蓄水池”人才。建立优秀人才跨部门横向流动常态化机制,实现人才配置由“静态沉淀”向“良性流动”跃迁。

强化“立体激励”与“从严保障”,构筑干事创业新高地。构建多维驱动、精准赋能、监督有力的一体化机制环境。物质激励强化关怀。坚决保障基层补贴足额落实,强化偏远乡镇高海拔补贴。发挥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效应,优先晋升扎根一线、实绩突出者。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给予参与挂职交流、列席重要决策会议等机会。“护行容误”赋能担当。制定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细化符合容错免责原则的履职边界“正面清单”,规范免责认定流程。为在重大项目、改革创新中全力履职,但非主观失责失误者提供组织包容支撑。“精密防控”监督闭环。建立“八小时内外”联动监督体系。突出选人用人、审批监管等风险领域防控,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运用柔性措施及时纠偏,实现防“未病”实效。

(中共理县县委组织部  刘君)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