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3月下 / 第06期
P. 32
访企业
踔厉奋发新时代 治蜀兴川再跨越
30 本期关注
科技攻关冲破传统育种瓶颈,孕育出田野里的新希望。
一粒良种从哪里来
文、图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张微微
七八个月内就能创制数十万
份育种材料,仅用 2-3 代即可完成
目标品种的性状改良,三到五年便
可推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
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越来越多
的科技成果不断进入育种领域,我
国种业创新正跑出加速度。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
的种子,紧密连着“国之大者”。
作为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产省之
一的四川,如何进行育种技术创新,
并利用高科技育种方式,扛起端牢
“中国饭碗”的大省担当?
航天诱变—— 生核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观察经过基因编辑后的红薯种子胚芽生长情况。
一场种质源头的“变革” 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 小麦,还会根据不同时节,栽种水
3 月 7 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 作用,使其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 稻、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的诱变
市郫都区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 经人工选择进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 后代。而这些作物的种源正来自生
高新技术示范园,只见 300 亩的试 育种技术。”肖俊一边作田间记录, 核所的实验室。
验田里,青青的麦浪随风起伏。生 一边对记者进行科普。 寻着种源,记者推开生核所全
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生 经过航天诱变的小麦有啥不 控人工气候室的门,扑面而来的温
核所”)科研助理肖俊正拿着一个 一样? 湿空气中,夹杂着一阵清甜的稻花
记录本,蹲在一尺来高的麦苗间, “从植株外观上看并没有明 香。这香味,正来自这里种植的若
仔细观察记录着这些航天诱变后的 显区别,但从产量、品质、抗病虫 干株“太空水稻”。
小麦种子植株生长发育情况。 害等方面来看,航天诱变后代却有 “水稻是粮食安全的基石。别
“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将作物 着显著的优势。”肖俊说,在这片 看现在四川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全国
种子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 试验田里,不仅种植航天诱变后的 靠前,水稻科研实力雄厚,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