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3月下 / 第06期
P. 34
踔厉奋发新时代 治蜀兴川再跨越
32 本期关注
生核所科研人员在试验田里观察记录航天诱变小麦后代植株生长情况。
代以内,仅去年,生核所就创制新 针”式的育种创新在这里变成了“定 是通过分子标记的方法筛选优良品
的育种材料 30 多个,选育玉米、水 向撒网”,品种选育时间从之前的 种,不涉及基因调控。而转基因是
稻新品种 9 个。 8~10 年缩短到 3~5 年。 一种外源基因转移,如果转入的新
记者了解到,育种,其实就是 然而,成效还远不止于此。据 基因可以遗传,则会产生新的物种。
将作物优秀的基因组合到一起的过 了解,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科研人 分子育种手段筛选出的是新品种而
程。在传统模式下,育种大多靠“拆 员还对普通农作物进行了品质优 不是新物种,它们的优良性状都是
盲盒”,需要通过观察性状田间表 化。比如针对品质出现下降的某些 可以遗传的。”
现,不断地筛选、组合,周期漫长, 作物(如红薯),在实验室进行“脱 那怎样才能保证研发出的新
且充满偶然性。但通过分子生物学 毒复壮”,便能恢复甚至提高原品 材料的安全性?
技术(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 种的品质。 科研人员态度笃定:“研发出
选择等)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定 那么,既然是基因工程,分子 的分子生物技术试验材料(转化体)
向改造或筛选,让育种创新变成了 育种是否就是大众经常听到的转基 只是开始,还需经过中间试验、环
一种可控、可预期的过程,从而实 因技术? 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等多个阶段的
现快速、精准的品种改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 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后才能申
如今,在生核所超级计算机、 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作 请品种审定。”
基因组测序平台、分子育种平台、 出解答:“作为生物育种的重要组 “生物育种是保障我国粮食
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全控人工气 成部分,分子育种是将分子生物学 安全的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候室,再加上一支从事分子设计育 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在分子水平上 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在
种的专业技术团队,一系列先进优 进行育种,很明显不能等同于转基 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中,我们要做
良的硬件、软件资源,正将川粮从 因。它是在不引入外源其它物种基 的就是紧跟品种迭代,不断完善生
实验室到田间的育种“高速公路” 因的前提下,通过物种内基因的优 物育种安全检测技术,助力良种变
一步步打通。传统模式里“大海捞 化重组而改良作物性状,或者仅仅 丰田。”科研人员们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