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3月上 / 第05期
P. 57
55
www.scdjw.com.cn
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节开展培训。 一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 20 万 回村后重新“捡”起家里的 2 亩柑
“不同于技术推广站开展的普 元的收益。 橘园,“我家的柑橘要是和产业园
及性培训,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更深 以品改示范园为试点,工作室 里的一样丰产,还是有搞头。”
入,也更有针对性。”何丕涛介绍, 由点及面健全管村镇柑橘产业链。 为了提升柑橘产量与品质,刘
通过线上老专家微信群“一对一”咨 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服务已经从 光后线上线下积极参与学习培训。
询、线下深入乡村一线“面对面” 种植环节延伸到了销售环节。去年 因为学习能力强、表达能力强,刘
的现场培训,科学种植的观念逐渐 以来,为了保障柑橘销售价格,杨 光后成为杨岩村即将组建的农耕
在果农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岩村流转 5 亩土地有序推进气调库 队的重点培养对象。
流转了 40 亩土地的业主何依 建设,气调库建成后,村集体将集 “剪枝、施肥等技术主要依靠
瑞种植柑橘数年,“花了不少钱, 中收购并存储柑橘,实现柑橘的分 经验积累。”何丕涛说,为了培养
但效益十分有限”。2023 年以来, 级售卖,助力柑橘特色品牌打造。 更多留得住的本土专业技术人才,
何丕涛指导他解决了过去施肥、剪 工作室立足农村实际情况,将村
枝不当的问题。去年,何依瑞种植 发展 (组)干部、党员、热心群众等列
的耙耙柑大丰收,亩产提高 30%, 汇聚联农带农的队伍 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工作上“手把
每斤销售价格增长 1 元。 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 手”教,带动培养对象技能提升。
柑橘产业的兴旺需要好技术, 专业化的队伍。在杨岩村,一支 天天和何丕涛打交道,杨岩村
更离不开好品种。工作室遵循市场 “留得住、能致富”的柑橘种植专 党委书记刘军也学到了不少技能。
规律,逐步淘汰落后品种,引进新 业队伍正在汇聚。 他说,在工作室带动下,成立一支技
品种阿蜜达(爱媛 46 号)并扩大 2 月 24 日一早,杨岩村村民刘 能水平高的专业队伍不仅可以扩大
规模。考虑到新嫁接后的果树要三 光后扛着锄头来到示范园锄草。工 服务范围、满足更多果农的需求,也
年才能丰产,工作室带动杨岩村探 作一天,他可以挣 60 元。 可以带动果农及村集体经济增收。
索出“柑橘 + 茴香”的套种模式, 常年在外打工的刘光后,今年 在达川区,老农人“兴”乡村
的故事还在续写。“全程参与达川区
双庙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和建
设,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高级
农艺师何渠华在退休后选择担任双
庙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老专
家’工作室领衔专家,达川区粮油现
代农业园区、乌梅现代农业园区等
园区的‘新农村·老专家’工作室也
在加紧筹建。”达川区人才发展促进
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越来越
多老专家的加入,将为全区产业增
达川区西部柑橘产业示范园。图 / 李彦 收、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