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创新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精准选才、系统育苗、闭环管理、实战用效”四项举措,全面激活驻村帮扶“新动能”。
第一书记主题沙龙活动照片
精准“选”才,锻造振兴生力军。理县将“精准选派”作为驻村帮扶首要环节,聚焦“选优配强”,坚持严把标准、按需派人。三级联动聚才。统筹省、州、县三级帮扶资源,按照“因村定需、按需派人”原则,选派99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驻村攻坚。严筛优选强基。驻村干部队伍100%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达42%,涵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等农村亟需专业力量。动态适配促效。建立帮扶队伍常态化评估调整机制,对履职不力、作用发挥差的驻村干部及时优化调整,确保人岗相适、专业匹配、帮扶高效。
开展提能培训
系统“育”苗,深蓄本领能量池。聚焦驻村干部“本领恐慌”,打造立体化培育体系,推动帮扶能力全面过硬。政策夯基赋能。编印《政策汇编》《应知应会手册》及《理县驻村帮扶专刊》,打造“掌上工具箱”,依托“理县组工先锋”等平台实时推送政策信息,实现“动态更新、直达一线”。实训淬炼砺能。举办驻村工作队全覆盖能力提升研讨班、政策理论测试、第一书记季度工作例会,搭建帮扶工作推进会等实战平台,邀请农技专家等开展业务培训,全方位锤炼驻村干部实战能力。创新破局提能。创新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创意沙龙”“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通过情景视频、金点子分享等形式交流驻村经验。“周三集中服务日”“红马甲”“驻村名片”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理县经验”在碰撞中孕育而生。
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闭环“管”理,压实帮扶责任链。聚焦驻村工作“责任虚化、管理松散”等问题,创新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推动帮扶责任落地生根。清单明晰职责。制定《理县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管理的七条措施》,细化“任务、项目、问题”三张责任清单,压实主管部门、派出单位、乡镇、工作队“四方责任”。常态督促指导。建立“日志+考勤+暗访”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暗访督查,动态掌握驻村干部履职情况,进一步严肃驻村纪律,对履职不力驻村干部及时约谈提醒。闭环优化服务。围绕驻村帮扶“四大职责”,深入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开展“帮困助弱”等“六大行动”,推行“1+3+99+N”(1个指导中心、3张民生底单、99名驻村干部、N名网格员)排查模式,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发现—核查—帮扶—回访”闭环流程,实现动态监测无遗漏。
驻村工作队开展助农活动
实战“用”效,书写振兴新答卷。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驻村工作的唯一标准”,搭建干事创业大舞台,推动帮扶成果惠及于民。多措并举惠民。融合民族文化与特色产业,建成“较场记忆”文化体验馆、“川芎”中药材种植等基地,创新开展“情景模拟+藏羌双语”反诈宣传,推行跨区域交通补助“免申即享”服务,承办首届“阿坝村晚”,举办“羊肚菌”采摘节、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等活动,助推“车厘子”等特色农产品及“理小路”等文旅品牌加速“出山进城、出圈成名”。硬核保障聚力。足额保障驻村专项工作经费,全覆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落实生活、补贴、交通等补贴。建立年度体检机制,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落实节日慰问,让干部安心驻村。鲜明导向用才。培树先进典型,评选“群众工作优秀个人”等22人,在中、省主流媒体刊登理县驻村帮扶经验信息70余篇。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驻村干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台账,严格落实“六个”优先政策,近两年,23名实绩突出的驻村干部获提拔或晋升,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
(中共理县县委组织部 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