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应华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金沙江畔,我站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金沙乡政府的小院里,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不禁想起这五年的点点滴滴。2021年,我主动请缨加入成都市武侯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2023 年,舍不得这片土地的我再次请缨,加入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这五年,是我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白玉县,我对口联系根呷村。初到这里时,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党员积极性不高,组织生活也不规范。记得第一次开党员大会,26 名党员来了不到一半。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商量:“咱们得从基础抓起,让党员们找回初心。”
于是,我们开始了“戴党徽、亮身份”行动。我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每日入户和村民们聊天,逐渐摸清全村 26 名农牧民党员的基本情况,引导他们戴党徽、学党史、亮身份、作表率。为了提高党员积极性,我们开展优秀党员评选活动,慰问困难党员,积极与甘孜州国资委和四川旅游学院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渐渐地,村里的党员们开始主动参与村务、帮助村民。2022 年,根呷村不仅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被白玉县列入“2023 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名单,还被甘孜州委、州政府评为“优秀石榴籽工作室”。看到村党支部墙上新挂的奖牌,我比拿到个人荣誉还高兴。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15 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意识到重实干、重实效的重要性。既然来到白玉县,我就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2022 年,我将河坡镇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博嘎手工文化主题酒店的位置上传到高德地图,随后持续对接携程平台,促成酒店入驻携程App,使酒店营收持续增长;2024 年,我多方协调,促成四川乐融健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向河坡镇中心卫生院捐赠价值 10 万元的医疗器材;2025年,我反复沟通,推动成都信远诚医疗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向白玉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13 万元的医疗设备,两所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我在根呷村和普马村共有 7 户结对帮扶对象,在德来村也有 2 户帮扶家庭,除了平时购买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去看望他们,我还联系武侯区的资助单位,为行动不便的群众送去医用拐杖和助听器,并陪同退役军人松吉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反映家庭困难的情况,帮助 4 户村民申请了救助金。2024 年 11 月,为了鼓励金沙乡小学的学生们努力学习,我自费给10 名学生定制新衣,看着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时脸上的笑容,我感觉自己的付出都值得。
五年帮扶路,最难忘的是藏族同胞的淳朴情谊。每次离开村子,总有人往我车里塞新鲜的酥油和奶渣;每次回来,远远就能看到村口飘扬的哈达。这些情谊比雪山更纯洁,比金沙江更绵长。如今的白玉县,村村通公路,乡乡有产业,人人展笑颜。而我,也从一个“外来干部”变成了藏族同胞口中的“我们的张乡长”。乡村振兴的答卷还在继续书写,我也将继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在雪域高原绽放得更加绚烂。(作者系成都市武侯区挂职甘孜州白玉县金沙乡副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