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5年4月上/第7期
赏花经济 看我“七十二变”
2025-04-07 16:5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万亩花海中,游客们围炉煮茶赏春光,低空跳伞瞰花海……这场以花为媒的春日盛宴,正催生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绽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徐亚宁

都江堰市问花村成片梅花开放,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供图 / 都江堰组

3月31日,第41届天彭牡丹花会——“国色芳华牡丹国风嘉年华”活动在彭州市丹景山景区开幕。涵盖400多个品种的3000余株牡丹沿山势铺展,宛如一片锦绣云霞。景区还复刻了盛唐生活场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体验,身着汉服的游客李女士穿行其间,不禁感叹:“太美了!牡丹和唐风元素搭配,拍照特别出片!”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春天的巴蜀大地花团锦簇,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从早春到孟夏,全省形成特色赏花地图:邛崃油菜花海、绵阳平通梅林、金川梨花节……各地还以春日美景为依托,将传统赏花游升级为复合型消费体验。崇州的油菜花田里架起了高空热气球;绵阳九皇山将辛夷花节与羌族民俗活动结合;成都三圣乡的“玫瑰经济”更是延伸出精油工坊、鲜花宴等衍生消费。

风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赏花经济势头正盛。如何让游客从“拍完就走”到“住下慢游”?怎样让“花期限定”变成“四季常青”?连日来,记者走访我省多处赏花胜地,一探究竟。

高县庆岭镇的金黄油菜花田。供图 / 高县组

共享花景

全域风光串珠成链

阳春三月,宜宾市高县庆岭镇悄然披上金色盛装。5000亩油菜花在春风中翻涌,吸引了日均逾万名游客前来“打卡”观赏,成都市民林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高县油菜花的照片就被吸引了,但来了才发现,这里的魅力远不止这么简单。”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原本计划的半天赏花行程,最终变成了两天一夜的深度体验,不仅看了油菜花,还体验了农耕研学和“川南请春酒”民俗文化活动。

林女士的丰富体验,正是高县创新打造赏花经济特色化、差异化模式的生动体现。记者了解到,当地按照“全域统筹、差异发展”的原则,以5000亩油菜花为核心,串联起周边特色村落:桥坎村重点发展非遗文化体验,山河村主打农耕研学,先娱村则依托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旅观光,形成了“一片区一特色”的旅游格局。

突破传统景区边界,我省以“全域赏花”的理念,正在重塑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各地通过片区联动、资源整合、跨域协作,逐渐让“一枝独秀”变为“春色满园”。

自贡市富顺县板桥镇依托千秋村桃花、柑竹湾村李花、朱扁村油菜花等资源,打造多处赏花景点和网红赏花打卡点,目前全镇串珠成链建成精品赏花路线4条,打造“春日打卡点”17处,覆盖连片景观2000余亩,让游客实现从“走马观花”到“全域沉浸”的全新体验。

为避免“单打独斗”,多地还通过交通串联、线路整合,形成区域联动效应。3月22日,绵竹市首条“赏花品果”主题公交专线正式开通,专线全程21公里,串联起绵竹汉旺镇、九龙镇等四大重点区域,便于市民游客赏花一日游。乘客只需一张车票,就能观赏到梨花、桃花、月季等花卉景观,还能体验滑草运动、游览民俗村落等。

强强联合,花香更浓,更大范围的联动也在进行。今年,成都(龙泉驿)第39届桃花荟期间,龙泉驿区首次携手重庆南岸区、西藏林芝市、四川达州市、遂宁市、巴中市等地成立了“十二地文旅经济联盟”,通过消费券互换、资源互通等方式,共促区域文旅经济发展。联盟成员不仅在线下会场设立特色展区,展示各地民俗特产,更围绕“桃花经济”打造新场景,激活桃花“全链条”文旅消费。

针对跨区域赏花经济发展,四川省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赵利梅指出:“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连片开发,是破解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她建议,各地应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生态和文旅资源,以全域旅游视角,片区式、抱团式推动赏花经济的品质化和品牌化。

赏花变“入画”

场景体验成亮点

春风一吹,都江堰市青城山下的问花村便“按捺”不住了——千亩美人梅花、红粉樱花与贴梗海棠交相辉映,中华木绣球、染井吉野樱、玫瑰海棠含苞待放,整个村子瞬间变成了“花花宇宙”。

问花村,由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大通社区打造,是一个以梅花、海棠为核心竞争力的田园风情式木本观花生态产业园。

3月5日,记者来到问花村,园区内春意盎然,粉红的花瓣纷纷扬扬飘落,随处可见游客拍照的身影。“问花村的花开得热闹,随便找个角度都能出片。”置身梅林的游客杨女士兴奋地说,“我们拍完照,还要逛逛集市、喝杯茶,这样才算圆满!”

为了打造更符合游客期待的“出片”胜地,问花村今年对园区核心区域进行了提档升级:疏浚园区内沟渠、架设石桥木栈、开辟临花饮茶平台、用人工喷雾营造仙境氛围,让风景与场景无缝衔接。

“我们打造了品茗、汉服体验、美食体验等多元业态,希望通过消费场景的升级,让游客获得从‘看花’到‘玩花’的沉浸式体验。”四川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说。

据悉,今年盛花期时,问花村单日游客量峰值突破5万人次。“谁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我们通过‘公司+村组+农户’的创新模式,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实现了观光与休闲的有机融合,也满足了游客‘全时、全龄、全域’的需求。”大通社区党委书记周朝朋介绍。

同样在青城山镇,距离问花村两公里外的泊江社区,也悄然“上新”了一处赏花胜地——“花田久地”综合营地。漫步其间,百亩梅花沿路盛放,暗香浮动。

泊江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营地布局了品茗休憩区、露营团建活动区、景观游览区以及蔬果采摘区四大功能区,将赏花经济延伸为集生态体验、农耕文化、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休闲场景。也正是这种新颖的消费场景,让营地在试运营期间便迅速引爆热度。

而在金堂县三溪镇,春日限定美景正以全新视角绽放。今年,当地依托千亩油菜花海与天府橘乡资源,创新推出互动式春日观光游览活动,游客不仅能漫步金色花田品茶观演,更可“一键升维”:搭乘淮州机场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或无人机,在云端解锁“春韵淮州”“桃醉金海”“花乡橘韵”三条低空赏花专线,将花浪翻滚的壮阔画卷尽收眼底。

不仅如此,巴蜀大地的春日画卷中,赏花游正与文化体验深度交融。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花开丹巴·为‘梨’而来”春赏季特设非遗集市,集中展示丹巴藏绣、藏香等非遗技艺;南充市凤仪湾的汉服巡游、花朝市集让游客仿佛穿越千年,在桃花、杏花的芬芳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崇州市沿线万亩油菜花盛开期间,游客可在竹艺村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道明竹编,亲眼见证编织技艺,感受传统工艺与自然花海的交融。

兰花展销活动上,精品兰花吸引“兰友”围观。供图 / 受访者

延长产业链

打造“花样”新经济

3月19日,在彭州市丽春镇景林村川兰艺谷·美学花园,一株株兰花亭亭玉立,梅言彬正在兰草培育室忙着养护,三两游客穿梭其中,一派繁忙又热闹的景象。

梅言彬是丽春镇景林村党委副书记,也是四川省兰花协会副会长、彭州市兰花协会会长。2016年,他在景林村成立彭州市景林丽景兰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集中发展兰花种植产业。

“我们不仅专注兰花的培育和养护,在兰花配套产品的开发上也经验丰富。”在兰花培育室,梅言彬自豪地介绍,“现在光是种植兰花的专用土,我们一年就能卖出上百万元。你看,两边架子上的花盆,也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游客欣赏兰花,园区专门设置了游客观光区,在不远处的兰花博物馆内,集中展示了兰花的历史文化、品种知识等内容。从博物馆推窗望去,一处别致的庭院火锅隐藏在油菜花海之中,游客观赏、交易后,便可在这里品尝美食、放松休憩。

如今,历经近10年的深耕细作,景林村当初单一的兰花种植已发展为“兰花+”复合产业生态:以兰花种植为核心,延伸出会展交易、文创体验、电商直播、主题民宿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从“赏花游”到“花经济”,四川正在重新定义春天的长度和宽度。

这个春天,问花村村民吴国敏很是开心:村里基础设施全面升级,1.5公里的硬化道路直通家门口,崭新的路灯点亮夜晚,绿化景观焕然一新,她的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以前只顾自家卫生,现在看到路上有垃圾,都会顺手捡起来。”吴国敏笑着说,“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盆景不愁卖了!”

问花村的变化远不止于此。依托梅花特色产业,村里多处民居正在改造成精品民宿,预计不久后投入运营。在旅游旺季,仅停车费一项就能带来可观收益。吴国敏的小微盆景更是供不应求,花开时节,一天能卖出几十盆,“谁会想到,有一天我们的盆景成了抢手的伴手礼。”

盆景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青城山镇成立“青村院景”片区乡村联合体党委,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丰富产业结构、拓宽销售渠道、整合融合优势资源,村集体广泛参与盆景产研销环节,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小微盆景产业、非遗文旅产业,真正实现了“以花兴村、以业富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如何让赏花经济摆脱“昙花一现”的困境?赵利梅指出,做强赏花产业链的关键是突破季节性限制,单一花卉的花期较短,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四季景致的更迭。以彭州市丹景村为例,村党支部书记古礼燕告诉记者,天彭牡丹花期一过,村上计划接档种植芍药花,并通过科学技术,将其花期延长至冬季,确保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花海美景。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