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筝 吴斗鹏
“科技副总”(右三)调研项目运行情况。供图/凉山组
202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副总”人才项目创新试点工作。两年来,选聘的两批“科技副总”有力促进了凉山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工作成效的背后,是凉山州以“小切口”破解西部地区引才难题的有益探索。今年,凉山州进一步深化“科技副总”机制创新,交出了一份更亮眼的成绩单。
一项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创新
何为“科技副总”?据凉山州科技局局长吉木尔依介绍,“科技副总”是以人才为纽带,以创新为核心,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科技创新企业中选聘科技人员,到州内企业兼任科技副总经理职务。
这项工作,是凉山州聚焦“三大强州战略”的人才需求。“首批选聘的15名‘科技副总’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近七成,副高以上职称占到近九成。”吉木尔依介绍道。
凉山州农科院正高级兽医师、农学硕士孙艳,成了凉山州科兴猪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副总”。入职后,孙艳通过开展病原和抗体检测,及时发现疫病,提出有效治疗方案,为企业减少了8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此外,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她还对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等方面开展指导,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统计,首批选聘的“科技副总”累计获得科研项目82项、经费2971.6万元,拥有论文、专利、各类奖励310项,直接服务企业年产值11亿元。而第二批选聘的19名“科技副总”已完成任务合同的签订,后续将按相关管理办法开展工作。
一场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的
“双向奔赴”
“我们利用这里的生态优势,打造出绿色、健康的食用菌产品并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走进昭觉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昭觉县汇珍农业有限公司是产业园的运营主体。为了提升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该公司与西昌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园区实现了良种覆盖率100%,充分发挥出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
昭觉县汇珍农业有限公司也是“科技副总”项目的受益企业之一。西昌学院教授清源在任职该公司“科技副总”期间,通过带领课题组和企业深度合作,为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不少科技方案。
“我们通过‘高校+科研单位+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企业开展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和驯化,野生香菇驯化栽培、食用菌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清源介绍道 。
据了解,清源团队以凉山州野生微香菇属真菌子实体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得到的菌株HG-2、BG-1,已经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为凉山州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此外,“科技副总”项目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清源指导西昌学院生物科学、环境工程专业在校大学生组建“菇勇者——农业废弃物利用领跑者”团队,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知识、懂专业,会技术、能应用。该团队在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荣获银奖。
由此可见,这场“双向奔赴”达到了“共赢”。对企业而言,“科技副总”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更重要的是链接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对科研院校而言,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为科技人才找准创新方向,感知市场对创新、技术、产品的热点需求,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一次科技人才引用机制上的突破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肩负创新驱动发展“第一使命”,更是人才中的“稀缺资源”。
走进昭觉县汇珍农业有限公司,清源正忙着指导技术团队攻关。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嘴角扬起欣慰的弧度,“亲眼见证技术成果在生产线上落地,直接转化为提质增效的实际价值,这种成就感是论文发表无法比拟的。”
这样的场景,得益于凉山构建的“三化”支持体系:支持举措多元化,建立“五个优先”激励机制,既有真金白银的科技创新奖励,也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精神激励,让人才获得物质与荣誉的双重收获。管理机制灵活化,打破常规,单列管理“科技副总”项目,放宽年龄、资金等限制,赋予企业从引才到用才的全过程自主权。企业用才自主化,推行“四自模式”,企业可自主确定引才数量、薪酬标准,甚至可以从国家级人才计划中直接选聘“雄鹰型”高端人才。
吉木尔依介绍,针对前期“科技副总”项目试点成效,凉山又“二次创新”,制定了“科技副总”“一扩两聚三优化”组合方案,进一步探索科技人才“育用”新模式。
念好“扩”字诀,提升项目覆盖率。统筹利用州内州外两方面科技人才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扩大试点覆盖范围,加快推动“科技副总”项目从“1.0地方粮票”向“2.0通用粮票”演进。
聚焦“两领域”,推动产才大融合。聚焦“三大强州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两大主攻方面,积极引导高层次人才对接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发展人才基座。
推行“三优化”,拓宽选才新途径。适当放宽项目申报条件,允许试点单位在一定名额内推报一批不符合学历、职称等限制条件,但创新强、业绩好的科技人才。创新设立“零财政经费”的科技人才指导性项目,激发企业自主引才积极性。将项目经费预算科目精简为7项,并允许人才在规定范围内自主调剂。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凉山正以“科技副总”选聘为契机,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破解企业发展技术难题,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诸多痛点,加快推进“三大强州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作者单位/高筝 中共凉山州委组织部;吴斗鹏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