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5年4月上/第7期
寓管理于服务——一座城的“暖新”三阶
2025-04-07 15:5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瑾

3月25日下午3点,位于自贡市富顺县宏帆商圈的顺Xin驿站,迎来了热闹的时段。

刚结束午间送餐高峰的骑手们围坐在沙发上聊天、充电、喝水。“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既能参加组织生活,又能放松身心。”骑手郑晓辉说,顺Xin驿站不仅配备微波炉、医药箱等,更设有“党员先锋岗”展示墙和党建书屋。

这样的温馨场景,正是自贡市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建好服务阵地,打造“温暖港湾”,近年来,为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自贡市聚焦解诉求、强保障、促发展,多措并举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高。

为新就业群体免费理发。供图/自贡市委社会工作部

打造“暖心之家”

服务更有温度

从事建材行业20余年的郑晓辉,前两年转行成为一名外卖骑手。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的工作情况让他颇为不适,“我现在还记得手机没电到处借充电宝、午后困倦时只能在树荫下打盹的情形。”

郑晓辉的境遇折射着新就业群体面临的普遍困境。在此前的调研中,自贡市委社会工作部发现当地1.5万余名新就业群体普遍遭遇过“进门难”“休息难”“维权难”等问题。

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要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为此,自贡市委社会工作部以组织体系建设破题,市委两新工委牵头统筹,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和属地具体职责,建立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工作体系。依托“平台企业建、行业联合建、区域兜底建”的灵活组织方式,全市建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47个,郑晓辉等流动党员被纳入组织怀抱。

组织体系的完善催生服务效能的提升。翻开富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非公党建指导股股长刘倩的工作台账,可以看到,凭借“骑手党员收集需求-流动党员党支部汇总研判-行业党委分解落实诉求”直通机制,骑手们提出的49条诉求清单已转化为服务清单。

按照“就近就便”“小而精”的原则,自贡结合社区党群“微家”、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新建改造“暖心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站点)360余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消暑乘凉、休息充电、阅读学习等19项服务。

跟随郑晓辉走进他常去的顺Xin驿站,正在休息的几名骑手还跟记者分享了最近的变化——以前,电动车不能开进小区,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改变源自综合党委联合住建、交管等部门开展的“破壁行动”——通过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骑手代表召开协调会,多个小区落实人车分流方案。

以天屿名城小区为例,这个商品房小区曾因地下车库无电动车停车位,限制外卖车辆进入。富顺县委社会工作部搭建协商平台后,社区党委牵头划定了电动车停车位,为骑手开辟专属通道。“现在送一单外卖平均可以节省五六分钟。”郑晓辉告诉记者。

“做好关心关爱的关键,是把服务送到骑手的心坎上。”富顺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林强介绍,富顺县从法律、心理、安全、兴趣、生活五方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保障,在开展集中观影、健康体检、爱心义剪等主题活动的同时,尤其注重根据节假日及当下热点开展活动,强化优质服务供给。

从保障安全出行到提升生活品质,从解决现实难题到增强精神归属,这些“小而实”的举措正悄然改变着新就业群体的生活。今年3月,《自贡市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八条措施》印发,利用闲置国有公房建设“小哥公寓”,加强新就业群体住房保障服务;打造“友好小区(楼宇)”解决“进门难、寻路难”问题……这些正在酝酿的举措,勾勒出更有温度的职业生态,持续温暖新就业群体。

新就业群体参加青年急救技能培训。供图/自贡市委社会工作部

加强权益保障

护航“车轮上”的奋斗者

去年9月的一个雨夜,郑晓辉在送餐途中目睹前方载着孩童的电动车因路面湿滑侧翻。他果断将自己的电动车横挡在事故车辆旁,并按下双闪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直到20分钟后交警完成处置,他才重新踏上送单路程。

尽管耽误的20多分钟导致三张订单超时,郑晓辉并未紧张,这份不计得失的从容,源自制度保障带来的底气。

此前,针对骑手反映强烈的超时、差评等扣罚款问题,市县两新工委、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召开多轮联席会议,骑手代表与平台企业就骑手扣款金额每月不超过工资总额5‰,派单逻辑由原“就近取餐”优化调整为“最优送餐”,结合订单量实时调整骑手班次和人数等一系列举措形成共识。

“现在每月罚款控制在30多元,收入稳定在六七千元。”郑晓辉跟记者分享工资单。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方式和劳动关系具有灵活分散、流动性高等特征,因此常会遇到劳动纠纷等权益保障难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与制度。”自贡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自贡市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实施意见》、建立12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成果也格外突出。快递企业统一为一线快递员购买工伤保险,美团、货拉拉等7个平台从业人员全部纳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几年来,从政策到平台不断提高的保障力度,让新就业群体从业环境不断改善,全市2947名新就业群体纳入职工社保,“车轮上的奋斗者”跑得更稳。

在富顺县易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负责人陈小强看来,提高服务水平与保障水平是一场双赢,“通过建立骑手驿站、优化考核机制,我们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0.82%,骑手月离职率从25.33%下降至10.47%。”

搭好发展阶梯

激活成长“新引擎”

近日,在自贡市富顺县邮政公司,33岁的黄翔峰正指导新员工进行快递封装测试。只见他单手托起包裹举过头顶,包裹从1.5米高处自由坠落,拆开后内部物品完好无损。

“之前培训学习到的技能结合我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这套包裹办法,非常管用。”从曾经一线的一名“快递小哥”,到大型物流企业的经理。黄翔峰的蜕变,正是自贡市破解新就业群体“高流动性、低职业黏性”难题的生动注脚。

以外卖配送行业为例,自贡近六成外卖配送员从业时间仅为一年及以下,且以青年为主力,因此大多数从业者仅将当前职业作为缓冲平台,或者是解决当前生计的过渡性选择。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既要送温暖,也要促发展。

黄翔峰对此感触颇深。2016年刚入行时,因路线不熟导致快递积压、易碎品破损率高、客户沟通不畅等困境,让他几度想要换工作。

转机出现在行业党委推出的技能培训——从快递包装的多种包装方法到与客户的沟通技巧,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学习让他打开了职业新天地。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他以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巧夺得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二等奖、2023年盐都能工巧匠快递员项目一等奖。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外卖骑手杨智鑫的转型之路。通过市外卖配送行业党委的牵线搭桥,他按照市非公党建学院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方案”,参加再就业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相应证书,入职四川星耀未来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外卖小哥到公司职员的转变。

这些个体的成长轨迹,是自贡构建“技能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认证”全链条服务体系的体现,将新就业群体“流动痛点”转化为“人才增长点”。

今年,自贡继续将鼓励学历提升、推动职业技能提升等列为新就业群体工作重点。下一步,当地将依托地方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打造“自贡小哥学院”继续教育品牌,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学历教育、设立实用类专业课程,以学历提升拓宽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空间。同时支持职业院校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新就业群体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无论是学历的提升还是技能水平的增长,本质上是在破解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困局。更多新就业群体档案中的“骑手”“快递员”标签,或将变更为“技术专员”“物流工程师”——这种从“人力消耗”到“人才增值”的转变,正是城市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