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5年1月下/第2期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2025-01-21 13:4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2021年7月,广元市苍溪县浙水乡山水村被确定为四川省委组织部乡村振兴衔接期联系帮扶村。在省委组织部定点帮扶支持下,山水村以强产业、育人才、谋发展为重要手段,在嘉陵江畔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牧歌。

文/川观智库调研组

山水村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畔,距苍溪县城36公里,位于省级重点水利工程亭子口水电站库区,由原移民安置村三台村、水文村合并组成。合村之初,人心不齐、产业结构单一、 基础设施欠账多等问题突出,乡村全面振兴之路面临重重挑战。

2021年7月,山水村被确定为四川省委组织部乡村振兴衔接期联系帮扶村。4年来,在四川省委组织部定点帮扶的支持下,山水村坚持党建引领综合发力,各方力量持续汇聚,党员群众思变求进,昔日治理困难村蝶变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村党支部被评为“AAAA级先进村党组织”, 绘就了一幅从薄弱村蝶变跃升为优秀村的“山乡巨变”图。

山水村风貌。供图/山水村

格局之变

共绘新图景,山水美村入画来

山水村背倚青山,拥抱嘉陵江。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世代居住在“千里嘉陵最美河段”的山水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山水村干部群众苦苦求索,也期待“破茧成蝶”。

——多方聚智重塑山水理念。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省直部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等政策叠加,机遇难得。苍溪县委乘势而为,先后争取联系单位选派3名处级干部挂任县委副书记,接续选派2名第一书记、2 名中省选调生担任驻村工作队员蹲点驻村,对接中国融通西部区域管理公司等帮扶力量,联合组建山水村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和临时党总支,建立理论联学、活动联办、专题会商、定期调度等协同机制,把各方帮扶力量和县、乡、村工作力量统筹起来,拧成一股绳。为振兴发展破局,山水村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踏遍山水村每一块土地,访遍每一户人家。一次次的群众“坝坝会”、专班联席会,让理念碰撞更新,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思路渐渐明晰,建设“省级生态主导型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

——群策群力勾勒山水蓝图。立足打造盆周山区乡村振兴样板,浙水乡党委、山水村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党总支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赴山水村调研,筛选引入浙江农林大学规划设计团队,探寻资源转化利用路径,广泛征求省市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专业部门意见建议,山水村党支部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反复研讨,形成《山水片区乡村振兴规划》,定下“寻梦苍溪·心醉山水”主题,共同描绘了“山水画、山水居、山水味、山水蕴、山水和”5 个振兴篇章,“山水美村”缓缓揭开面纱。

——抓乡促村绘就山水画卷。会战集结号吹响,山水村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就地转换为前线建设指挥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不变,力量下沉一线,泸州市、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托底性帮扶资源相继汇聚,5名善抓项目、敢于破难的干部充实到浙水乡党政班子,县、乡两级领导干部驻点督战,跟踪项目、把控质效;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沟通群众、化解难题。4年坚守,前行不辍,102 个民生项目相继建成,路、水、电、气、通信网络全面升级,新建垃圾收运站15 座,实施厕污共治 408 户,460 个“房前花、屋后果”的秀美微庭院渐次呈现,梨花春雪、嘉水田园等“大美山水十大景观”从蓝图变为现实。 2023 年,山水村获评省级“水美新村” 。

萝卜喜丰收,“晒”出好风景。图/赵洪文

果农采摘蜜柚,喜笑颜开。图/赵洪文

组织之变

引领产业富民,鼓了群众腰包

合并之初,山水村党支部班子年龄偏大、活力不足,引领力不够, 村内人才流失、产业滞后,发展乏力。山水村党支部以自我革新激发组织动能,引领拓宽群众的致富路,高标粮油、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带来的“丰”景如歌、盛景似火。

——建强支部链接资源。 围绕优化结构,增设“振兴特岗”, 遴选2名“80后”优秀返乡农民工进入班子,“试岗压担”培育5名后备力量,严格“三会一课”,固化“山水相逢”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引领力明显增强,聚合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探索“联村抱团”发展,深化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要事共商,与毗邻的红旗村、梁都村联建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年均 100 吨菌菇及制成品畅销全国各地;实施“村企联营”,招引苍溪文旅集团合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星空民宿、嘉水之眸等主题设施相继投入运营,游钓山水、近水露营、亲子耕读等体验项目陆续推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突破45万元。

——引育能人带动发展。 村党支部搭建在外优秀人才恳谈会、插队知青“故乡行” “山水老家”微信群等交流平台,组织引领、乡情呼唤,5名在外优秀青年返乡兴业,3名重庆插队知青捐资回报“第二故乡”。产业大户领办、社会力量注资、集体经济组织托底,建成高标粮油、苍溪梨、红心猕猴桃和藤椒等产业园2300余亩, 形成了“江边产粮食、山腰有果子、山顶种椒子”的梯次产业布局。村党支部依托淘宝数字经济苍溪基地,孵化3名本土电商主播,推介乡村丽景、销售山水优品,“山水食用菌”“神牛藤椒”等成为爆款,2024年网络销售额达56万元。

——联结群众携手共富。覆盖全产业链接全员,组建7个园区党小组、15个庭院党小组,党小组组长联系党员、党员示范带动群众, 促增收共致富。创新“返租倒包”,收拢整治低效园、撂荒地,连片土地向产业大户投放,零散偏远土地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领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群众实现“一块地三份收入”。开农家乐、办民宿、摆小摊,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24户村民率先端上了旅游饭碗。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16%。

“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对党支部也越来越满意。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路,我们越走越有信心!”说起变化,山水村党支部书记吴从俊满心喜悦。

村民正在制作菌棒原料。图/祖金祥

党员代表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图/赵洪文

民心之变

倡新风树正气,村合心人安乐

腰包鼓起来,精神富起来,乡村振兴才有成色。合并之初,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载体不丰富,村民时常因山上水源分配、山下土地调整等闹意见、有纠纷,移民矛盾和民心融合问题交织。山水村党支部从细微之处着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引领群众倡树山水新风。

——“小岗位”服务便民。 设岗定责、承诺践诺, 17名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公益义务岗,生态环境监督、公共设施管护、临水安全巡视……村里的公益事务都有了“领办人”。组建“山水先锋” 党员志愿服务队, 结对34户病患户、弱劳户、困难户, 嘘寒问暖、送病就医,纾急解难、随呼即应。党员干部“周二大走访”定期上门问需、寻策问计,累计帮办代办事项 400 余件,服务走进了群众心坎儿。

——“小平台”解锁心结。村中的黄连树下,成为村民休憩的聚集处,谈琐事、唠家常,自成“民意舆论场”。村党支部搭建“黄连树下解心结”调解平台,有了矛盾主动谈、发现问题邀请谈、紧迫事项马上谈,一壶淡茶、几张小凳,工作队、村干部、老党员、老乡贤化身“政策宣传员”“ 纠纷调解员”“ 民风评议员”,有话轮流讲,道理大家评,资金分配、管网布局、土地综合利用等一桩桩难事得到妥善处理,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一个个心结在黄连木花的清香中慢慢消散。

——“小积分”兑出新风。村党支部组织修订《山水公约》,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量化”为积分,兑现为生产生活物品,让村民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见可感。冬日的清晨,五牛广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季度一次的“文明积分兑换”活动如期举行。年底,热心公益好标兵、助人为乐好乡邻、最美家庭等“七好一美” 村民代表纷纷走上“村晚”大舞台,分享心声,捧回荣誉。向文明靠拢、向先进看齐,如今的山水村,推责的少了,担当的多了;旁观的少了,帮忙的多了,“山水相依,人乐村美”的乡村治理新图景令人艳羡。

“我爱这江波微澜,渔歌唱晚,我爱这稻香梨甜,生机盎然; 我爱这袅袅炊烟, 烟火人间, 我爱这世外桃源, 幸福美满 ……” 如今,在嘉陵江畔的山水村,原创村歌《情寄山水间》正载着幸福安乐悠然唱响。(执笔/余波 袁明凯)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