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5年1月下/第2期
做乡村振兴路上的“实干家”
2025-01-21 10:3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齐剑锋

2024年初,通过绵阳市级部门科长和乡镇主要领导“双向交流”项目,我被安排到江油市河口镇担任党委书记。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发展产业,摸清家底、明确思路至关重要。初到河口镇,我就走进田间地头、老百姓家中走访座谈,实地了解村级集体经济、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情况。调研后,我了解到,本地稻米因含微量元素硒,营养高、无污染、口感香美,在周边市县口碑良好,却因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缓慢。于是,我找到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的同事共同研究对策,最终确定方向:本地稻米想要“破圈突围”,就要走小众精品化、定制化、品牌化的发展路线。

做实做强做优农产品、打通产供销渠道,用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关键一步。面对招商引资难,一方面,我利用在原单位绵阳经合局工作的优势,对接企业商协会,多次拜访并邀请企业来考察;另一方面,鼓励本地种植大户发布招商信息寻找合作方。多方努力下,最终与绵阳农科院、成都歆端浮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河口贡米党员专班”,在石寨村设立“绵阳农科院专家小院”,构建起“党员专班+科研院所+合作社+电商平台”的组织架构。目前,依托歆端浮想抖音直播河口基地,已通过电商直播成功销售35万余斤农产品,实现营收5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粮食生产就近转化为粮食产品,进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我组织村(居)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种植大户等一起调研,推动石寨村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大米加工厂建成,现已投入试生产,预计全年可生产大米500余吨,年收益可达25万余元。

产业“壮”起来,必须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而缺水是河口镇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也是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群众的心声,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和河口镇负责水利的同志一道联系40多名村(社区)工作人员,搞测量、算水账,挨家挨户摸排安装自来水入户需求。仅梓江右岸就有1000多户安装意愿强烈,群众也愿意承担自来水入户安装费。有了群众的支持,我立即向市上争取资金,与供水公司谈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推进下,河口镇全域明确纳入江油市沉文片区农村自来水供水项目。目前,梓江右岸区域供水项目主管网已建成,正在进行入户安装,全部安装完成后可解决梓江右岸3300余人用水问题。

如今,河口镇长期缺水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河口贡米”在向高端高价值产品发展迈进,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下一步,我将和乡镇干部一起,用笃行实干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作者单位/中共江油市河口镇委员会)

编辑:黄敏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