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华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使命,更应不负时代的召唤、不负人民的殷切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
守护文化遗产,延续文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铸就了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从历史手中接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接力棒,有责任、有义务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延续这份珍贵的文脉。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弘扬文化精髓,携手共进做传统文化的发扬者。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陶器到青铜器、甲骨文,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传统工艺到传统戏曲,从传统民俗到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奥秘,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资源,广泛展示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准确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探索文化深度,守正创新做传统文化的开发者。近年来,“非遗+”的概念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打开了新路径。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更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在守“正”创“新”中做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在“融合现代、跨界发展、美美与共”之中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作者单位/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