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阆中市柏垭镇结合建设天府粮仓实际,鼓励村社区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通过鼓励乡贤构建股份合作制农事公司、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领办企业、创建本土家庭农场联合体等新型模式,充分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乡贤股份合作制:变“输血”为“造血”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里周家兄弟等六位热心人被棚户区居民称为“光子片六君子”。如今,联手创办明道源农事公司的刘中平、蒲良帅、佘国云也被柏垭社区村民亲热唤作“柏垭三乡贤”。
在柏垭社区群众眼中:社区党委书记刘中平一门心思为村民做实事,事业有成的蒲良帅热心家乡公益事业,阆中驻成都商会副会长佘国云每逢“重阳”“春节”就捐钱捐物,资助村两委开展活动。
“捐款捐物只能输血无法造血,这种扶贫济困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中平与佘国云、蒲良帅商议后决定:三人共同筹资180万元组建明道源农事公司,将2000亩低效水果园改种水稻、玉米、小麦……据统计,公司成立两年来,刘中平等三人已陆续投入资金300万元,其中仅发放务工工资就超过90万元。“明道源公司好啊,不但土地流转费按时兑现,我们农忙时还可以打工挣钱。”年过七旬的村民赵国富一个劲夸奖,光龙年春节他们就筹资30万元,为村民们足额发放了务工工资。
“精准扶贫后农村变化很大,但光基础设施搞得好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还是要产业红火人丁兴旺才有奔头。全靠党的政策好,我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回馈父老乡亲也是应该的。”在成都经营弱电公司年产值能达数千万元的佘国云直言道。
“明道源公司3位股东一次红都没分,但我们老百姓的务工工资从来分文不欠,本土乡贤和外来企业大不同啊。”村民们对“柏垭三乡贤”赞不绝口。
“很多成功人士不便回乡创业,但即使无法用其人,也可以用其资用其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阆中市政协主席陈绍荣评价,“乡贤股份制”最大的优势在于股东耐得住寂寞,不会像有些外来企业稍遇挫折就撤资走人。
村集体经济领办制:让大家都有想头
阳春三月,集烘干仓储于一体的富乐庙村烘干房仍是一派繁忙,足有两个篮球场大的室内堆满新收的五谷杂粮,粮食飘香传递出丰收喜悦……
“去年秋收至今,我们烘烤了5000多吨粮食,不但解决了本地粮农烘烤难题,还引得仪陇、南部等地种粮大户前来烘烤储粮。”富乐庙村党支部书记邓伟喜笑颜开,由富乐村村集体经济领办的富乐粮油烘干中心按照混合股份制约定,村集体可以分红十几万元,全村公共开支有了着落。
2021年,邓伟和村两委全力协调服务,使引进的农鼎公司实现当年落脚当年就有收益。随后,农鼎公司不断扩大流转规模,从3000亩增加为5000亩、7000亩……
“农业企业规模再大,流转土地再多,如果没有固定配套设施,还是有可能说走就走。”邓伟们动起了脑筋:长远之计就是让企业高高兴兴留下来,否则农鼎公司万一撤漂,上哪里去找每年支付上百万元流转费的“接盘侠”?
2023年夏天,针对农鼎公司最担忧的粮食烘干、储存和加工等难题,富乐庙村通过用活政府补贴、鼓励企业投资、村集体经济联合入股的新模式筹资600万元建起了南充市最大的烘干房。“在建成富乐综合烘干中心过程中,光农鼎公司就出资360万元,这棵摇钱树算是栽稳了。”邓伟终于松了口气。
今年村集体究竟可以分多少红?“其实,直到3月初双方都没有敲定具体比例。”富乐庙村监委会主任邓万斌风趣地说,我们就想抓住机遇先干起来,不然像古代笑话中两兄弟为射下大雁是蒸是烤争论不休的话,大雁早飞远了连毛都落不下一根。
日前,消除后顾之忧的农鼎公司又增加流转3000亩土地,成为片区最大的农业企业。农鼎公司法人代表李小军动情地说,“这些年背井离乡转战多地,好不容易找到软硬环境都适宜的地方,我们也该安下心来建个根据地了。”
“时下讲先立后破,只要大方向正确,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在工作中逐步细化。 ”柏垭镇党委书记牟天斌直言,“具体到公司出多少股,村集体分多少红好商量,关键得抓住机遇让大家都有想头才行。”
家庭农场联合经营制:抱团取暖效益好
2023年春天,四川省首个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阆中市禾兴家庭粮油专业合作社在柏垭正式成立。近一年过去了,效果咋样?
“育秧专找陈仕忠,他家最有经验。”“植保联系邓洪刚,农机齐全技术好。”“无人飞播请何飞,一个能顶几十个。”一年试运行下来,原本分散忙碌的家庭农场主们尝到了加盟联合体后专业化分工的甜头。
“家庭农场以前最发愁的就是粮食烘干,买一套设备得花几十万元,还要另外建烘干房,单打独斗的家庭农场肯定不划算。”禾兴专合社利用政府补贴和自筹资金购置5套烘干设备,可服务粮油种植面积1.5万余亩,彻底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随着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进入联合体的家庭农场各个环节支出成本均有下降:每亩节约机械耕播成本20元,节约病虫防治成本15元,节约育苗成本20元,通过团购每亩节约种子成本20元,全年可以节约支出近50万元。
“有了联合体,家庭农场之间既能紧密合作,又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目前专合社已从8家扩军为12家。”柏垭镇农业中心主任李玉文高兴地说,村集体通过组织联合体成员统一销售掌握了议价权,去年每家农场光卖粮增收就在5万元以上。
家庭农场主收益渐好,村集体经济也找到了发力点。柏垭镇南登观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把村里的建设用地租赁给联合体,并以设施用地及项目资金折价80万元入股。“村集体、村民、大户、联合体按1∶2∶4∶3分成,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将近10万元。”南登观村党支部书记田文成一脸喜气。
“禾兴家庭农场联合体率先探路,实践证明这种接地气的小创新往往可以取得大成效。”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强坦言,在稳妥实践的基础上,全市最终目标是吸纳100家以上家庭农场加入联合体,使粮油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为构建“天府粮仓”贡献坚实的阆中力量。
(供稿单位:阆中市农业农村局、阆中市柏垭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