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丘区农业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村干部后继乏人、后备力量培育脱节等难题,去年以来,绵阳市梓潼县锚定新一轮村“两委”换届目标,以“强村兴村”为载体,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工程,着力在“选、育、管、用”上出实招,激活村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县委书记带头主抓、蹲点联系镇,带动县级班子成员到镇进村;县委组织部集中约谈、逐一座谈乡镇党委书记,推动乡镇班子成员、县级帮联部门包村定责,全覆盖与村组干部、老党员、回乡创业人才等谈心谈话,逐村分析研判班子运行情况,计划调整村党组织书记91名、换血率达56.2%,细化“一村一策”措施,落实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党委书记+1个县级部门+1名第一书记包联重难点村。
广招广引优秀人才。利用国庆、元旦、春节等农民工返乡节点召开在外优秀人才恳谈会,通过发布招募公告、邀请函、上门拜访等方式广招人才。结合梓潼籍大学毕业生关爱行动和人才招引进高校,实施大学生筑梦乡村专项计划,落实乡镇公务员副科级工资待遇。建立人选识别“三张清单”,做实选拔考察“四项流程”,将不符合条件的人挡在“门外”。目前,已确定后备力量人选314人,平均年龄34.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实现100%。
优培优育重点对象。建立“集中培训+老师帮带+实践锻炼”全链条培育体系,依托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分批轮训重点培养对象,开发党务管家、村务助理、发展专员、调解助手等实训岗位,实现每人都能参与村级事务。组织拟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后备力量到农业农村、水利等涉农部门顶岗学习3个月,联合周边县区每月举办一次“坝坝沙龙”,组织优秀后备力量交流经验、分享体会。
善管善用后备力量。坚持“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探索“带诺上岗+跟踪考评”模式,实行村级培养记录、乡镇跟踪评估,全程纪实管理,对培养成熟的进行“压岗锻炼”。启动开展村“两委”换届推演,对现有后备力量能否胜任、班子结构是否合理等进行再分析再研判,将6名不适宜、不胜任的调整出库,择优补充7名后备人选,11名培养成熟的已接任村党组织书记。
(中共梓潼县委组织部 李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