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4月上 / 第07期
P. 73

71
                                                                                               www.scdjw.com.cn







          社区文化地图”,让鳌头铺酒、苏                   驾”旅行指向和快递进村、山货进                  水送货、说一不二”的诚信佳话。
          氏挂面、黄五羊肉汤等地方特色美                   城,服务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尽管行政建制几经调整,“波尔”
          食备受关注;而葛仙山镇的“小小                                                    (当地方言“不二”的谐音)这个
          讲解员”项目,更让“00 后”们流                   以地名之美彰显时代之美                    承载美德的名称始终未变。
          利讲述着家乡的地名典故……                         “这路名起得真贴切,一路                     在巴蜀广袤的乡村大地,像波

              杏林、桃云、锦泉……这些镌                 上坡,坡坡相连,走得人直呼‘刁                  尔村这样饱含文化记忆的地名比比
          刻在阡陌间的诗意名字,正在重塑                   钻’!”走在葛仙山镇熙玉村新命名                 皆是。凉山州普格县红军树村因一
          乡村的文化基因。当“有地无名”                   的“刁桥路”上,游客刘礼和朋友一                 棵大榕树而得名,这棵树见证着 90

          变成“有名有故事”,当“导航模                   边赏着千亩梨花,一边打趣。                    年前红军战士与彝家人的军民鱼水
          糊”转为“扫码知古今”,四川的                       本是赏花,路边一块块崭新的                情;巴中市巴州区宏福村以“福”
          实践诉说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乡村                   地名文化牌却让他们有了另外一番                  命名,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质
          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那                   收获——“冰川瀑布”并非普通山                  朴期盼;广元市旺苍县大星村在合
          些承载乡愁的地名,恰是最鲜活的                   涧,而是青藏高原大冰盖搬运形                   并时特意保留“大”“星”二字,

          文化密码。                             成的世界最大冰川漂砾群;“石牛                  让乡愁在新地名中得以延续。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新增命名                 角”“富家路”等老地名背后,藏                      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传统地
          乡村地名 5483 个、利用微信小程序               着先民开荒拓土的往事。                      名被赋予了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扫

          采集上图地名和兴趣点8.8万余条、                     “以前徒步靠熟人带路,现在                码可听红军树村的革命故事,宏仁
          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万余块,便                  直接导航地名就能找到这些隐藏景                  堰的治水智慧化作导航地图上的文
          利乡村百姓出行导航、“背包”“自                  点。”刘礼翻看着手机里拍摄的千年                 化标注……
                                            银杏照片,计划秋天带父母再来。                      这些被重新擦亮的文化符号,
                                                在熙玉村,像这样被重新“点                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它们让

                                            亮”的老地名有 10 余处,它们不                快递员不再为“电线杆往东 200 米”
                                            仅解决了“导航失灵”的难题,更                  的模糊地址发愁,让游客循着地名
                                            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刘婷婷介                  发现隐藏的风景,更让年轻一代在

                                            绍,当地将地名文化与农文旅深度                  扫码间读懂“我从哪里来”。
                                            融合,推出“陪着父母游画廊”等                      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党总支书
                                            主题线路,让“藏在深闺”少有人                  记陈吉高说:“现在孩子指着路名
                                            知的风景加速转化为产业价值。                   牌问故事,我终于不用怕老地名被
                                                两百公里外,新津区兴义镇波                忘掉了。”

                                            尔村的清晨同样热闹。村民家门前                      或许,行走在今日的四川乡间,
                                            的木质诚信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令人回味的,不仅有怡人的田园风
                                            “干杂有千种,讲信一生崇”“客                  光、民俗风情,也有那些镌刻着先

                                            人坐得稳,我才坐得住”……这些                  民智慧的地名标识以及背后浓浓的
 在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当地以地名命名农产品,助推产业发展。供图/新津区民政局  朴素的文字,源自明朝万老幺“洪                  人文情怀。








                                                                  在“村(社区)书记工作室”带动下,唐元韭黄成了村民致富的特色产业。供图 / 郫都组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