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3月上 / 第05期
P. 71
● 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69
www.scdjw.com.cn
了解骑手需求,包括休息场所、餐 务阵地开展活动时收集建议、骑手 正在对“流动型”社会的生产与生
饮供应、停车充电、职业发展等方 在服务阵地留言的“双向沟通”等 活方式,作出政策性回应。二是“社
面的诉求,为制定服务措施提供依 多种方式,广泛、及时收集骑手所 区”是回应流动型社会的“底盘”
据。其次,逐步优化服务内容,除了 需所盼,动态更新需求清单、优化 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建
提供基本的休息、充电等服务外, 服务清单。二是系统施策提高有效 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关键在
还可拓展服务领域,如为骑手提供 性。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统筹协 社区。相对于街镇和小区,“社
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 调作用,在服务驿站提供 19 项暖心 区”是实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更
服务,关注骑手的身心健康和全面 服务,联合物业企业、住建和交通 为“适恰”的实践场。尽管我们处
发展。积极探索共享经济在“骑手 等部门共同推动骑手停车、进门、 在“流动型”社会中,但只要打造
友好型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如建 找楼栋更加规范便捷,整合人社、 好社区这一“底盘”阵地,党委、
立共享工具库,为骑手提供维修工 教育、司法等部门资源实施六大权 政府便能有效回应社会诉求。三是
具、雨具等共享物品,降低骑手的 益保障类服务项目,推进骑手子女 最广泛地团结社会力量参与基层
工作成本。再次,建立骑手与社区 随迁就读、职业伤害保障、保障性 治理、共享治理成果。人民是基层
管理部门、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沟通 租赁住房申请等工作。 治理的主体。在基层治理中,既要
渠道,方便骑手及时反馈问题和提 最广泛地团结各类社会群体,激发
出建议。最后,加强多方合作,形 推动双向赋能 构建治理共同体 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又要确保所有
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外卖平台、 记者:“骑手友好型社区”建 群体共享基层治理的发展成果。构
快递公司、社区志愿者、公益机构 设对基层治理有何意义?如何引 建“骑手友好型社区”,是将原本
和社区等力量可以发挥各自优势, 导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 “流动”于社区之外,甚至被社区
为骑手提供更多服务项目,打造出 理? “忽视”了的新就业群体,吸纳并
对骑手而言“更有温度的社区”。 刘伟:在我看来,建设“骑手 团结至基层治理共同体内,参与社
王延松:建设“骑手友好型社 友好型社区”对于基层治理工作有 区建设、共享治理成果的一次社会
区”,锦江区一直在探索,如建设 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回应“流动 团结行动。
了全国首家专门为快递外卖小哥 型”社会。“回应社会”是基层治 如何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
提供 24 小时“不打烊”服务的驿 理的重要使命。过去 20 年,我国城 治理?最核心的还是几个词——还
站——“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 镇化率从 36.2%(2000 年)增长至 权、赋能、归位。一是要还权,需
慧驿站。针对服务骑手我们也进行 63.9%(2020 年),但流动人口不 要系统化地向新就业群体赋权,赋
了诸多探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 降反增,从 1.21 亿人(2000 年)增 予其参与社区治理“主人翁”的各
推进。 至 3.76 亿人(2020 年),“流动” 项职责权利;二是要赋能,通过赋
一是精准问需提高针对性。通 可能才是今天中国社会的常态。推 能增强其参与意愿、参与行动和参
过邀请骑手参与部门座谈会、部门 动“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是对 与能力;三是要归位,要研究、探
同志参与站点晨会的“双向参会”, “流动型”社会中出现的新就业群 索并逐渐明确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治
街道社区日常走访站点、站点有事 体的关注,代表着基层治理视域的 理中的结构性位置,推动其发挥相
主动联系社区的“双向联络”,服 重要升级,表明我们的基层治理, 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