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4年9月下 / 第18期
P. 36
踔厉奋发新时代 治蜀兴川再跨越
34 本期关注
| 重交流聚人才 |
瞄准“引才聚智”,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推动高层次人才交流,着力壮大人才队伍,持
续做强智力支撑,赋能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条引才聚智的兴农之路
文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刘艳梅
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李景明并 创新引智 年科研力量参与的科研团队。
没有闲着,不是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建设地方特色的人才库 今年 35 岁的陈正杰,是产研院
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就是 成立于 2020 年的产研院是“政 柔性引进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农
在参加各种会议的路上。“假期是 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平台。作为 学院教授、博导姚颖垠的博士后。
集中精力攻克科研难关、推进项目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农业农 2021年,在产研院发布的人才招引信
进度的重要时期。”李景明说。 村局、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与中 息吸引下,陈正杰来到产研院,在姚
李景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现 国农业大学四方共建的平台,2023 颖垠教授的指导下,围绕小麦高产优
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产 年获批四川省新型研发机构。 质高抗品种选育开展技术攻关。
研院”)科研副院长,主要研究果 产研院常务副院长张志超表 9 月 10 日,记者走进位于产研
蔬分子营养与功能食品开发、果酒 示:“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在西南地 院二楼的人工气候室,陈正杰正和团
工艺与风味调控技术、天然产物分 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 队成员杨长峰查看小麦的长势。“在
离与食品配料开发。 的创新平台,切实服务于四川省 这里,我们主要进行小麦育种、基因
作为产研院引进的首席专家 ‘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力 克隆等方面的研究。”陈正杰介绍
之一,自产研院成立开始,李景明 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是产研 道,“人工气候室可以智能调节小麦
就带着团队结合地方产业需求,通 院的发展目标。” 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湿度、
过与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围绕目标谋篇布局,构建人才 光照等,实现作物生长全流程环境适
企业保持长期技术合作,推动实现 体系是关键。 宜性调控,加快育种进度,助力打造
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成果转化,为企 产研院落地新津后,聚焦川粮 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油、川菜、川酒等重点领域,通过 “90 后”博士后杨长峰也是姚
以产聚人,在产研院,类似的创 “全职聘任 + 柔性交流”的方式, 颖垠教授团队成员之一。此前,在
新团队还有很多。以省校战略合作为 引进包括赖锦盛教授、倪中福教授、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就在姚颖
契机,如今的产研院,充分利用平台 李景明教授三位首席专家在内的“领 垠教授指导下开展了小麦品种选育
资源优势,正努力建设成为西南地区 军人才”,初步搭建起由国家杰出青 相关研究。博士毕业后,为继续深
农业人才聚集地,为四川现代农业产 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领衔,中国农业大 入开展课题研究,他跟随姚颖垠教
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学相关学科带头人支撑、博士后等青 授来到产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