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干部论坛
强化村级“三资”管理监督,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2022-03-10 15:07来源:四川党建网
罗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陈 勇

做好村级“三资”管理监督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环。2020年以来,德阳市罗江区纪委监委依托村级“三资”管理平台优化工作,对村级“三资”实施提级监督,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村财镇管”模式转变为“村财区审”模式,实现村级“三资”动态化、信息化、专业化监管,不断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筑牢了基层廉洁防线。

坚持问题导向,排查廉洁风险点位。坚持以风险管理系统思维做好村级“三资”管理廉洁风险点位排查,为优化“三资”管理平台提供逻辑支持。一是从职能部门出发,要求各监管部门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围绕工作职能,对集体资金管理、资产确权、资源交易等方面进行权力事项梳理,查找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或诱发腐败的廉洁风险点位,共梳理出5大类风险点位。二是从个案出发,对十八大以来全区村组干部、公职人员涉及“三资”管理严重违法和违纪案件共26件26人,开展“回头看”,逐案分析特点、逐项排查风险,梳理汇总类型规律,查摆制度和执行漏洞,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三是从制度出发,推行“四清四明”工作法,梳理“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村民普遍关心的村级事务各项权力,制定权力清单,以权力监督为重点,通过“清权、清流、清责、清单”四清举措,达到“干部用权明晰、群众办事明白、追究责任明确、办事结果明了”的四明效果,实现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履职为民、权用于民的目的。

优化升级平台,提升“三资”管理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村级“三资”管理新要求,德阳市罗江区纪委监委对全域村级“三资”管理实施提级监督,将“村财镇管”模式转变为“村财区审”模式,并牵头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农商行等部门对“三资”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实现管理工作“三化”。一是以平台监管实现信息化,目前该平台已升级为德阳市“三农”服务平台,除村级财务基本管理需要的“会计账务管理系统”“出纳资金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模块以外,还囊括了清产核资、人员管理、股权量化、资源管理、新型经营主体管理、农民合作社账务管理等农村特有的经济管理模块,进一步优化出纳管理资金收入、支出操作流程,强化银行对接资金功能。二是以部门监管实现动态化,平台开通了纪委专用监管、职能部门监督账户,区纪委党政室、各乡镇纪委等部门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登录平台,实时查看集体资金动态流向、资产登记情况、资源交易情况,做到全流程监督。三是以审核中心实现专业化,设置区审核中心,由专业人员对镇审核通过后符合四签字二公章以及资金支付管理标准的各类单据进行审核,区审核中心通过后进行在线支付,直接将资金打入收款方,不再经由村集体。若审核不通过则退回乡镇重新修改上传。最后支付成功后,由镇“三资”工作人员在平台打印凭证,进行记账,有效弥补此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扫清监督盲区,构建网状监督格局。在资产确认、资源交易方面,仅仅是通过造表、台账等方以往式进行,无法做到有效监督,且长期存在资产登记不全、资源交易“体外循环”等问题,对集体利益造成较大损害。为此,德阳市罗江区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德阳市促进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的实施方案(德办发〔2020〕55号)》,打通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渠道,构建网状监督格局。一是摸清底数,通过结合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摸清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情况,为“村财镇管区审”模式提供基础性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区农村集体资产3.8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0.6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22亿元。二是规范交易,要求所有集体资产和资源的交易,均通过成都农交所德阳所进行挂牌拍卖,从资产数量上、资源价值上,对资产资源的交易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背书,全流程、全方位对资产资源进行专业监管,有效避免了此前“体外循环”低价签订无限期合同、“贱卖”资产资源、存在重大法律风险等问题。三是精准监督,区纪委监委以资金监管作为主线,通过规范资产管理、资源交易,让资金与资产、资源通过农交所交易形成串联。紧盯交易动态,打通农交所与“三资”管理平台数据壁垒,形成“银行—三资管理中心—农交所”资金时时监管链条,让交易资金的流入在“三资”管理平台中形成监管闭环,以资金的有效监管,倒逼资产、资源的规范交易,让资金与资产、资源的“连接点”成为村组干部规范行为的“廉洁点”。

做实日常监督,推进治理新常态。从监督检查开展、小额资金使用、机制作用发挥上面,有效推进村组干部监管常态化。一是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制定村级“三资”常态化监督办法,明确定期对平台内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到村现场核对平台资金使用情况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直接由区纪委监委发出《风险提示单》,并对发现的线索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处理,有效解决此前层级监督不畅问题。二是探索村级“公务卡”机制,协调财政局、银行,为村级财务人员办理村级财务专用“公务卡”,用于村级小额资金开支使用,实现见账不见钱,减少现金腐败空间,有效解决村级三资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发挥片区协作作用,建立两大协作片区,每个片区分管数个乡镇,并组织各乡镇纪委书记集中办公,开展交叉办案,破除村级“三资”管理中人情案、关系案现象,有效解决此前不敢监督、不愿监督问题。

截至2021年12月底,罗江区6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所有的村级账户全部纳入三农平台管理,签约账户数872户,全年共线上支付11763笔,累计4572万元。在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完成交易笔数212笔2.92亿元。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