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干部论坛
党建引领“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叙州路径探析
2024-11-18 14:28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覃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宜宾市叙州区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要素保障不足和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从强化组织建设、建强人才队伍、创新发展模式三个方面着力,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

强化组织建设,抓牢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最大保障和强力支撑,加强党组织建设,要优先解决“谁”来带队伍、怎么凝聚合力、怎么引领带动三个问题。

加强党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通过组织推荐、公开选拔等方式,确保每个村至少储备2名40岁左右比较成熟的后备力量。每年围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等内容,对村“两委”干部开展一次全覆盖培训;通过开展“标兵书记”“示范书记”经验分享、直播带货培训等形式,让村干部学习掌握网络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新方法,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发展建设合力。坚持“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建立片区联合党委抓统筹、乡镇党委抓推进、村党支部抓落实、涉农行业党组织齐参与的联动体系,通过党组织定期召开调度会专题研究“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督促各级田长、副田长、成员单位、联系村责任人员落实好工作职责,引领带动“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

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主体经营权“三权”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发挥村集体经济联动带农作用,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统抓统管,探索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种植、农资、管护、销售全过程,带头推广新种子、推行新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提高农户收益,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缓解因种粮收益而带来的耕地撂荒问题。

突出培养培训,加强人才队伍的要素保障。

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乡村农业人才短缺、断档、脱节现象较为突出,要着重围绕“人才基础”“农技升级”和“基层队伍”三个方面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

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打好种粮“人才基础”。围绕“有人务农、能人务农、职业务农”目标,加快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粮食种植专作社带头人、涉农企业专业人才等为重点对象,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突出机制创新,依据“种粮有收益、种粮有补贴、种粮有服务”的原则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切实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动人才“农技升级”。组织部门会同党校、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指导,由“天府粮仓”示范区内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党课书房等载体,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实训等方式,组织片区内技术人才开展有机水稻、糯红高粱等产业技术培训;定期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开展“技术大讲堂”,推广现代化种粮技术,着力培养本地“土专家”和“田秀才”。

壮大基层服务队伍,做优农业“服务保障”。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充实壮大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的力量。在“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区域,采取农技人员蹲点包村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小型农机具,采取免耕法、直播、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耕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益。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加大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力度,从“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种粮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模式,破解耕作条件不优、经营成本较高、耕种成本增长较快等制约因素,积极带动种粮群众成为“天府粮仓”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探索“规模化”经营机制。立足农民土地流转实际意愿,按照“资源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原则,由村集体集中流转,聚焦规模化种粮需要,坚持为“用”而建,引进国有公司建设或由村集体整合项目资金进行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实现“小田并大田、碎田变整田”,配套完善排灌渠、提灌站、机耕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改善耕种条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松散向集约规模转变。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公开竞聘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经营主体”建设运营分离的土地经营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加大“科技化”种粮力度。坚持选良种,依托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聚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等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党组织集中引进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试用和转化,提升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坚持用良机,党组织牵头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进适合丘陵地区的新型农机具,加强农机技术指导,提高群众劳动效率。坚持用良技,加强粮食科技创新应用推广能力,补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短板,强化粮食产前产后科技支撑;推进粮食生产与二三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提高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各环节的应用程度。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增强组织带动、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发展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品化集中育秧、农机收种作业、植保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实现商品化育秧基地、专业化植保防治组织全面推广。突出推行多元化经营模式,探索和推行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股份合作制、家庭农场制、连片耕种制等全程式、菜单式服务的农业生产托管,为外出务工家庭和无力耕种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突出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粮食加工企业建设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统筹规划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数量和布点,形成“天府粮仓”示范区全覆盖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作者系宜宾市叙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