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定县锚定教育强县目标,盘活区位资源优势,创新“区域协同共建、数字赋能教学、个性特长培育”三维培养模式,从帮扶筑基到自主领跑,探索出一条教育跨越式发展路径。
互动化联建,区域交流促发展。把握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机遇发展期,全面深挖帮扶合作潜力。借智名校多维联动锻造进阶路。对标杭州学军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等名校管理范式,立足县域办学实际,推行教学“五统一”精细化管理机制,同步制发《课堂教学评估督导方案》,通过标准化流程管控与动态督导,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规范与教育资源集约化配置,为课堂提质筑牢制度根基。双向赋能打造师资成长生态圈。与名校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走出去+请进来”培养闭环:分批次选派200余名骨干教师赴杭州、成都等地跟岗研修,同步实施“东才西播”计划,邀请浙江教育专家开展“订单式”送教活动。以10个州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对县域内700余名教师实施阶梯式培养,推动优质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提升。构建“1+N”精准帮带成长链。创新实施“师带徒”培养工程,签订结对协议16份,创立“四步跟学法”培养标准——带教对象每周完成1节听课记录、1次教案重构、1份反思日志、1次集体备课,通过骨干教师“一对一”浸润式指导,累计培育州级骨干教师46名,组建一批执教精严尽责、年龄梯次合理、专业素养过硬的本土教师团队。
数字化教学,科技赋能提质效。深耕数字化教育场景创新,探索构建新型教与学体系,助力教学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多元投入推动数智设施升级。统筹县财政资金与对口帮扶资源,投入1800余万元建成智慧教学大楼、标准化塑胶运动场、无人机实训基地等现代化设施,同步推进校点布局优化,撤并低效教学点,进一步升级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实现教学智能化转型。云端赋能打破教育资源壁垒。深化基础教育学段衔接改革,创新推行初高中“2+4”、小学初中“5+4”学制模式,打造“学成班”特色教育品牌。依托“云上课堂”平台,用好远程直播授课系统,搭建VR虚拟实验室、引入AI智能阅卷系统,在校师生突破地域壁垒,实时共享东部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科创启蒙点燃学生成长引擎。聚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立甘孜州首个中学天文社团,同步开设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控等课程,基于“少年创意中国”活动,举办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展追踪中国空间站、简易火箭发射等科普实践,激发中小学生科学创造活力。
个性化培育,艺体并驱拓路径。引入“分层培育”教学模式,以文化素养强基、艺体专长赋能,构建多元成才通道。德育教学筑牢育人新标杆。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将非遗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教学课程,开启“重走长征路”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织密全方位以德育人体系。泸定桥小学以“赓续红色血脉,培育五好红娃”为目标,创新实施“五好红娃”培育计划,将红色教育与五育并举理念深度融合,创响泸定红色育人品牌。研学实践拓展成长新视野。遴选百名优秀学生赴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开展为期4天的人文研学,走进浙江大学实验室进行科技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打破学科边界、激发学习动力,在四川省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科技实践类项目勇夺一、二等奖。三阶培优铸就升学新高度。创新实施“三阶培优法”,针对尖子生启动“强基计划”,对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设生涯规划、学科兴趣拓展等课程,系统化培养学生成效显著。泸定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泸定中学以88%的本科上线率登顶全州;泸定二中推行艺体特色办学模式,本科双上线人数同比增长71%。(供稿单位/中共泸定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