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街道社区
从“等诉求”到“找问题”——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街巷党支部引领业委会跑出“未诉先办”加速度
2025-06-19 16:42来源:四川党建网

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党委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创新构建“街巷党支部+业委会”双核驱动模式,将党组织神经末梢延伸至小区院落,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用街巷党支部引领业委会跑出主动治理加速度。党建引领心连心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全镇通过向前一步前置服务化解矛盾纠纷12起,居民满意度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探索出一条具有五通桥特色的城市基层善治新路径。

“红色管家”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竹根镇以“红色基因”铸魂,创新构建“社区+街巷+网格+小区+楼栋”治理体系,以竹根镇党委为中枢,22个街巷党支部织密服务网络,选派44名机关干部一线担任“街巷协理员”,推动形成一贯到底的便民为民服务体系。在岷江社区,新组建的街巷党支部探索推出“123巡查”机制——“1”代表日常巡查、“2”预示苗头隐患、“3”标注重点难点。在阅湖郡小区,党员先锋队队长卢英带领队员对附近商家、住户绘制“民情热力图”,将辖区划分为2个网格单元,建立“早巡午访夜议”工作制,累计采集社情民意12条。

这种“支部建在街巷、党员沉到家门”的模式,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茶花社区通过“街巷党支部+业委会”联席会议机制,成功推动四季欣苑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破冰”,原本僵持2年的加装难题,在街巷牵头协调、党员带头签约、群众议事会商的努力下,6个月就完成全部程序。如今,全镇22个街巷党支部已成为居民身边的“红色管家”,累计解决小区风貌改造、电梯加装、停车保洁等问题80余个。

“三诊疗法”破解民生痛难点

针对过去“问题找上门、矛盾积成山”的治理困境,竹根镇创新推行“巡诊、问诊、会诊”三诊工作法。街巷党支部组建由党员、物业、业委会构成的“民情巡访队”,开展“敲门行动”收集诉求;依托“居民议事厅”“院坝谈心会”等协商平台开展“把脉问诊”;联合住建、交通、水务等职能部门进行“专家会诊”,形成问题化解闭环。

在困扰安居苑小区多年的物业费收缴难题前,双江路街巷党支部开出“活血化瘀”良方:以老旧小区治理提升改造为契机,将平整后的地块划为停车场,选聘楼栋长入户宣传动员,党员带头缴纳物业费,建立“缴费公示墙”,让费用收缴清晰透明。短短两个月时间,物业费收缴率从0%跃升至86%,更催生出居民自发组织的“保洁自管队”。

机制护航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为避免“治理一阵风、问题反弹回”,竹根镇建立“三评三督”机制,由居民代表对业委会履职情况“评分”、对物业服务质量“考评”、对街巷党支部引领作用“评议”;镇党委会同区级职能部门对民生项目推进“督进度”、对资金使用“督规范”、对群众满意度“督实效”。同时,创新推行“红黑榜”公示制度,在各小区入口设置公示栏,定期晾晒卫生评比、物业费收缴、矛盾化解等结果,倒逼责任落实。在市建会小区,自从有了“红黑榜”,居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的积极性高了,自发清理楼道杂物、种植花草,曾经的背街小巷变身“微景观”打卡地点。

如今的竹根镇,老旧小区里的健身器材“转”起来了,背街小巷的照明灯“亮”起来了,居民楼道的“牛皮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林荫树下的欢声笑语、“邻聚里”服务中心的暖心故事。从“等诉求”到“找问题”,从“被动办”到“主动理”,竹根镇的实践深刻印证:党建引领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基层治理体系的“乘法”。通过建强“红色堡垒”、探索“解题方法”、创新“机制举措”,这座依江而兴的小镇正以“未诉先办”的加速度,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

(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人民政府 向径津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