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聚焦“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构建年轻干部多维培养管理矩阵,推动更多年轻干部加速成长成才,强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骨干支撑。
“专项编制+专门机制”,解决怎样选准的问题。紧盯全市19条细分产业赛道和“融圈建链”发展战略需要,调剂600个行政和事业编制建立专项编制池,定向引进文旅康养、经济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专业人才,近三年来,已招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1873名。建立市管班子运行情况全覆盖研判重点掌握、“市领导+党委(党组)+单位‘一把手’”常态举荐、年轻干部调研座谈会现场识别的年轻干部选拔机制,1428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动态储备池。
“培训赋能+实践砺能”,解决怎样育强的问题。打造“党校(干部学院)靶向轮训+各级干部讲习堂专题调训+周末选学自主选训”三大培训阵地体系,开展经济口干部业务能力集中测试和科(室)长述理论、述典型等“五述”活动,分批组织1320名年轻干部到学堂、进考场、上讲台。实施三线墩苗育才、新苗培优计划,推行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个人成长纪实等制度,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今年以来,已外派135人到发达地区革新理念,下派126人到县乡基层沉底历练,选派779人到项目一线专项攻坚。
“全时监督+及时纠偏”,解决怎样管住的问题。把年轻干部作为“三类重点群体”之一,围绕年轻干部政治素质、日常工作、“八小时外”表现,健全落实每年党委(党组)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深入生活地听取乡语口碑、重大行为纪实“三项制度”,每年为年轻干部开展1次健康体检、1次心理辅导、1次暖心家访,予厚爱于全时监督之中。综合运用班子调研、巡察监督、信访审计等结果,对年轻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纠偏正向,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年轻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激励引导年轻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用当其时+用当其才”,解决怎样用好的问题。突出制度加压赶紧使用,建立年轻干部配备使用“一清单一报告”和“红黄牌”预警机制,近三年已发出提醒警告17次。突出人岗相适科学使用,依据性格气质、专业特长、岗位经历、工作实绩等要素,为进入储备池的年轻干部逐一“画像”,明确成长岗位匹配方向。去年以来,提拔11名35岁以下干部担任乡镇(街道)正职,比选21名年轻干部进入市级部门和县(区)领导班子,40岁左右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共巴中市委组织部 余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