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批批驻村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们像一粒粒种子深深扎根乡土,在田间地头书写着新时代的“山海情”。驻村工作不仅是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最纯粹的为民初心。
驻村先驻心,在沃土中淬炼硬脊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善于汇聚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从杨善洲用双手染绿的大亮山林海,到黄文秀用青春浇灌的百坭村脱贫路;从余留芬用智慧酿造岩博村的“人民小酒”,到张小娟用生命丈量舟曲县的扶贫征程,无不彰显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今天,新一代驻村干部正从这些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将先进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干本领。群众工作的真谛刻在乡间小道上、融在田间地头里,唯有传承好这份为民初心,才能在躬身实践中锤炼为民服务的真本事,真正在基层沃土里长出“硬脊梁”。
实干见真章,用脚步丈量民情冷暖。驻村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融进去,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要带着思考参与每一次组织生活,让支部建设强起来;要挽起裤腿走遍每一块撂荒地,带着农户复耕复种;要拿着笔记本走进每一户农家,记下急难愁盼;要端上茶碗调解每一起纠纷,彻底化解邻里心结;要站在村口办好每一件小事,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驻村干部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自己的“履职清单”,用钉钉子精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用实干赢得民心,以实效检验担当,真正在广袤乡村书写新时代的“山海情”。
枝叶总关情,用实绩践行初心誓言。当硬化路连通了千家万户,当产业项目结出致富硕果,当群众的笑脸取代了愁容,这便是对“人民至上”最朴实的诠释。乡村振兴的答卷不需要华丽辞藻,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哪条路是驻村干部带着修的,哪家困难是干部帮着解决的,哪项产业是支部领着干的,桩桩件件都记在百姓心间。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党的政策有了温度,让干部的形象有了厚度。这份用双脚丈量、用双手创造的实绩,才是驻村干部最闪亮的勋章。唯有把根须扎进泥土,把汗水洒向田野,才能书写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内江市市中区水利局、2023年到村任职选调生 邹春 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谭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