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党员文汇
执开放之笔 答乡村新题
2025-06-18 15:22来源:四川党建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互利共赢是民心所向。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破除思维藩篱、广纳天下英才,以开放为笔、实干为墨,在广袤的田野书写既有时代高度、又具乡土温度的精彩答卷。

打破“路径依赖”,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近年来,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地推进,农村变化日新月异,但仍有部分乡村发展陷入“种粮卖粮”“靠山吃山”的固定模式,难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浙江安吉余村的蜕变恰是破局典范:当地党员干部摒弃“采矿致富”的旧途,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毅然关停矿山,转向发展生态旅游,将满目疮痍的矿山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景区,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思想解放的深度影响着乡村发展的高度,党员干部更应主动拥抱变革,通过 “头脑风暴” 打破认知壁垒,勇于向新质生产力要答案,向改革深水区要动能,才能实现从“输血生存”到“造血振兴”的跨越。

克服“封闭心态”,以星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若故步自封,拒绝外界人才和资源,乡村振兴便成无源之水。福建屏南县的实践堪称范本:当地干部以“没有围墙的乡村”为理念,将凋敝古宅改造为“艺术家驿站”,吸引200余位海内外创作者驻村。他们带动村民开发版画、陶艺等非遗工坊,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使“空心村”蜕变为“国际艺术聚落”。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敞开怀抱,以“店小二”精神优化人才服务,以柔性引才机制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树立“共赢意识”,以实干担当书写共富篇章。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携手共进。贵州“三变改革”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企业、集体与农户结成牢不可破的“发展共同体”。党员干部亦可建立“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明确农户、合作社、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权责利,确保收益合理分配;开展“结对帮扶”行动,组织经济强村与弱村结对,分享发展经验、共享资源;搭建“乡村振兴共富平台”,整合区域内特色产业,通过联合营销、品牌共建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以更多共赢举措和实干精神,带领群众走好共富之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乡村振兴是篇宏大的“田野论文”,让我们一起以“破茧”之勇打破路径依赖,以“归巢”之诚广纳天下英才,以“共同体”之智构建共赢格局,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不朽诗行。

(中共通江县委组织部 程亚运)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