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若尔盖县乡村发展的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努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筑牢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石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校(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协助村党支部精心制定并有序实施党建工作计划,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通过第一书记讲党课、“六个一”活动、“四个一”行动等,引导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六个一”活动中,组织党员集中观看全会相关视频资料,邀请党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全会对农村发展的指导意义;开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求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在交流会上分享,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在加强队伍建设上,积极配合完成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的培育工作,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同时,采用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稳步推进党员发展工作。2024年,协助所在村党支部新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3名。集中培训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基层治理方法等多个方面,邀请党校教授、农业专家等进行授课;远程教育利用网络平台,让党员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先进的发展经验;实地考察组织党员前往周边发展较好的乡村,学习他们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此外,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村组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组织基础。
深耕特色产业,点燃兴村富民强劲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驻村工作队深入各村调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在阿俄村,投入资金助力大棚种植项目,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如种植适合高原环境的耐寒蔬菜品种,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大力推进跑山鸡养殖项目,经济效益显著;跑山鸡养殖项目采用生态养殖方式,鸡群在山林间自由活动,肉质鲜美,市场需求旺盛,通过与周边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今年销售额达到17万余元,利润约5万元。木岔村积极推动白龙江驿站运营,打造菌类交易市场,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通过改善驿站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更多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菌类交易市场规范了交易流程,提高了菌类产品的附加值,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俄若村精心谋划产业发展计划,推动村集体经济项目不断壮大。
为强化产业发展的硬件支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完善阿俄村温室大棚生产设施,引进水肥一体化系统,提高灌溉和施肥效率,解决了生产用水难题;修缮茸夺巴村危桥,积极筹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村民出行安全。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帮扶行动,如打造特色民宿、争取产业项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为村民开辟了多元增收路径,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下巴西村和阿俄村共同打造的精品民宿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融合藏式建筑风格,预计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两村带来40万-5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凝聚治理合力,开创乡村治理崭新局面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村民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规范的村庄管理秩序。在提升村干部治理水平方面,组织村组骨干前往乡村治理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他们在基层民主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经验;举办为期一周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内容包括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村干部更好地掌握治理方法和技巧。
在重点工作推进方面,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通过修订完善村民公约,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健全“一约四会”,强化“三务”公开和村务监督,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中,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修订后的村民公约明确了村民在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践行初心使命,书写为民服务暖心答卷
驻村帮扶,核心是为民服务。工作队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实施精准帮扶,驻村干部还自掏腰包进行慰问;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帮助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及时为网格管理员和务工人员发放奖补和补贴。对低保、残疾等特殊困难人群,工作队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申请相关救助政策,驻村干部定期上门走访,送去生活物资;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河道管护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并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工作队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建立各类台账,及时排查风险隐患,认真核查防返贫监测线索,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及时服务的原则,全力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周末也安排人员在便民服务中心值班,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信任。在汛期和防火期,工作队每周入户排查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于县上反馈的防返贫监测风险线索,第一时间入户核查,为符合条件的群众申请政策资金支持,确保他们不返贫。
在党建引领下,校(院)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帮扶项目可持续性和人才短缺等困难。未来,校(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将进一步明确帮扶思路,压实帮扶责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持续为若尔盖县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相信在党建的持续引领下,若尔盖县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产业更加繁荣昌盛,乡村更加和谐宜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供稿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