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8月上/第15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
2024-08-06 15:0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 郝志强 刘金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科学回应。《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呼声,切实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而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夺取了一个个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价值取向,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省图书馆。图/杨永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根本利益。将是否增进人民福祉、能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改革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对党能否站稳人民立场的考验,是对党是否坚持初心使命、是否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检验。同时,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是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的应有之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进程中,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改革更加注重顺民意、暖民心,民生得到了切实保障和改善。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

一方面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与否、认可与否、赞成与否、答应与否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评判标准。改革要走向何处,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党的各项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最终的评判者只能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其最终评价标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如何,关键要看人民群众对其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有没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有没有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事实证明,只有为人民群众办了实事、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满意;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问题,改革才能更好推进,才能找到着力点;只有切实倾听人民群众满意与否、认可与否、赞成与否、答应与否,才能进一步优化改革举措,使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改革成效才能更加显著。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与监督机制。要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去检验改革成效。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注重社会基层对改革效果的评价,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改革过程中来,切身感受改革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而且能够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改革举措落实的监督,不断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要明确改革主体责任,充分重视巡视巡察对于改革举措贯彻落实和督促整改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关乎人民群众最直接现实利益问题的举措,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改革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则是改革的指向。只有急人民群众所急,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现实需要,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难题,才能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全面梳理人民群众所急所盼的疑难问题,将其切实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从而使改革的针对性更高、精准性更足、实效性更强,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直接、获得感更加充足、安全感更加实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精准找到改革的切入点,从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盼出发,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盼作为落脚点,多推出顺应民心民意、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从而更好造福于民。

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要推进哪些具体工作,要看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所急所盼为工作焦点,切实解决好其急难愁盼问题,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问题,《决定》强调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决定》强调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促进就业的各种体制机制;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养老、住房问题,《决定》强调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等。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直击难点痛点,着力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更加清晰精准的指向,要敢于破解最突出的问题。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对于美好生活的领域、层次也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想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就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掌握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尤其是他们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只有厘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抓住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出实招、创奇招、见实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力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无数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力量,他们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可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领导下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实现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从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中找到改革的重点领域和着力点,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开展试点先行,在不断创新探索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力量之源。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需于民,真心实意以人民群众为师,诚心诚意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请教于人民群众,就能够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深厚的理论智慧,得到强大的实践伟力。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在改革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将其首创精神得以发挥出来,才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十多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积淀了深厚的成功经验。不论是改革的顺利推进,抑或推进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得以激活、积极性得以激发、创造性得以发挥。只有这样,人民群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热实践中,诉求意愿才能更好地表达,拥有的权利才能更好地使用,创造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从而使人民群众发挥的巨大作用更好地彰显出来,进而将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力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出来。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激活基层的创新活力。《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60个方面的深度论述,足见改革任务的繁重程度。因此,这就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创造能力,提出更多更好的改革举措,不断完善政策主张。由此可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求坚持好群众观点、贯彻好群众路线,更需要深入基层,最大程度激发出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源头活水”。深入基层调研,深刻剖析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养老、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破题”。不断拓展基层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完善基层群众参与改革的体制机制,才能提升基层群众参与改革实践的热情度,从而使亿万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智慧与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汇聚成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