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广辉
青山绿水令人赏心悦目,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持续启动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已有两次监督帮扶经历的“老兵”,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助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久久为功、处处留心、事事尽心。
在2023年2月的第五轮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中,我们来到河北省廊坊市一家广告装饰公司进行帮扶检查。这家公司车间和库房之间的一堵装饰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墙面未显异样,但墙底存在一些缝隙。
“这墙后面是什么?”我问道。
“这就是一般的装饰墙,墙后什么也没有。”公司负责人一口咬定。
在对这类长期稳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时,监督帮扶人员非常容易因思维定式而疏于对细节的检查,导致新的环境问题被忽视。因此,执法人员要提高警惕,练就“火眼金睛”,让环境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于是,我们假意相信该负责人说辞,离开车间到其他地方进行检查。几分钟后,趁其不备杀了个“回马枪”。
这时,公司负责人打开墙体上的暗门,几名工人从门里钻出来恢复墙缝,企图瞒天过海,正好被我们现场“抓包”。
经过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偷偷建设喷漆房进行喷漆,产生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违法排污达两年之久。
干环保,光有一双“火眼金睛”还不够。要想提高监督帮扶发现问题线索、锁定证据的效率,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的措施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更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在线监测设施设备和执法装备的研究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今年1月,我们“出征”山东省济南市。为提升监督帮扶质效,我们帮扶组携带了无人机、红外摄像机等多种高科技装备,并利用各种环境数据构成的高科技信息平台给予助力。
帮扶期间,我们收到生态环境部提供的用电监控线索:某印刷企业涉嫌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然而,就在监督帮扶组到达现场开展检查前,该企业紧急断电停产,以为这样我们就无法掌握违法生产的直接证据。于是,我们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锁定了企业印刷机电机异常高温的证据,又使用VOCs便携式检测设备锁定车间内VOCs浓度异常等证据。“铁证”面前,该企业最终承认违法事实。
两次监督帮扶的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方面,我了解到在不同气候环境特点、产业结构组成等情况下,有不一样的环境保护重点,要因地制宜帮助被帮扶地查找漏洞、补足短板,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我通过交流学习,汲取其他帮扶组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拓宽了工作思路,提升了执法能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作为基层执法者的一员,将步履不停,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