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佳迅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余娜
1月19日,高塔村蔬菜丰收现场。供图/东坡组
“2023年藤椒产量高,不少地方在压价格,但是请乡亲们放心,我们坚决按照协议来,绝不会让大家吃亏。”说话的人是洪雅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采购人员,他口中的协议是公司与结对村签订的藤椒保底收购协议。
产品有销路,价格有保障,村民更有劲头。2023年,眉山市引导结对村企开展农业产销一体化合作,33家企业通过定向直购、优先采购等方式与结对村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和保底收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
2023年,眉山市着力实施“项目进村、企业联村”活动,组织动员50家重点企业与50个村级集体经济重点项目、55个村结对共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主题教育实效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绩。
项目哪里来?企业资源到基层
元旦刚过,走进丹棱县杨场镇朱沟村,一座全新的标准酒厂呈现在记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短短三个月,酒厂全部建设完成,正等待春节后正式运营。”杨场镇党委副书记杜科磊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利润100万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丹棱县党员干部开启走村入户模式。他们在朱沟村走访时了解到,村里一直有发展酿酒产业的打算,但缺少资金和技术,徐氏酒厂是丹棱有名的酒厂,有扩大经营的计划。四川威兰特食品有限公司是丹棱一家大型酒企,拥有技术经验,也想扩大发展规模。
当地组织部和工商联极力撮合,朱沟村与两家企业很快结成帮扶联系对子。朱沟村以闲置村小学为场地,利用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50万元吸引徐氏酒厂投资750万元共同建设酒厂项目,四川威兰特食品有限公司则专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企业资源点对点下沉到村。
“项目实施后,闲置资产盘活了,酿酒技术提升了,村民不仅能进厂务工还能参与分红,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朱沟村党总支书记严忠玉高兴地说。
为了让村集体和企业优势互补,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眉山市按照“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村企合作“三联”工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互联网+农业”等多元合作模式,引导企业以合作经营、技术指导、运营顾问等方式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实现多方共赢。
人才怎么育?兴农队伍“专业化”
新年伊始,东坡区复兴镇高塔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拔泽泻、去叶片、装筐……
“今年全村泽泻产量达40万斤,收入240万元。”高塔村副书记袁国章告诉记者。
高塔村地处平坝,村民收入来源以粮食种植为主,但过去耕地利用率不高,产出效益不太好。袁国章常常在田间来回踱步,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农民种田收益。
依托眉山市开展的“项目进村、企业联村”活动,高塔村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始与多家企业合作,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规模化发展中药材、水稻制种等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实现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就是要在培育人才上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眉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责任人介绍,在开展“项目进村、企业联村”活动中,眉山市注重依托企业人才聚集优势,建立村企乡村振兴人才共育机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结对项目需要,通过到企实践、轮岗锻炼、课程培训等多种形式,联合培育新型农业农村技能人才。
在种植中药材的季节,高塔村的田间地头,四川裕丰种业有限公司农技指导员常到现场,对中药材种植深度、间距进行指导。
“裕丰种业有限公司安排农技人员对我们进行播种指导,鑫农农资公司对中药材培育工作提供质保服务,提升了川芎和泽泻的产量和品质。”袁国章感叹道,两家企业既出技术又育人才,村里许多村民都成长为专家能手。
企业联村,不只在种植养殖业的技术上发力。四川裕丰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还根据村上需求,不定期派人到村里指导村级财务管理,开展财务业务培训,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附近村的干部也纷纷过来学习。
“‘项目进村、企业联村’活动只是眉山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一个缩影。”眉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眉山市将持续以群众期盼为导向,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作者单位/钟佳迅 中共眉山市委组织部)(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