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刘艳梅 陈贤凤
蜀道翠云廊古柏。供图/剑阁组
几乎每天,剑阁县汉阳镇党员志愿者李孟昊,都要从汉阳镇全民健身中心到石洞沟的路上转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这段路上的10棵古柏树归他“管”。
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树枝断裂……李孟昊不仅要做好这10棵古柏的日常巡护,还要和镇上其他党员志愿者一道,利用赶场天、节假日为沿线群众、过往游客普及蜀道古柏保护知识,开展蜀道沿线卫生维护和乱堆乱建等林下清理整治。“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古柏。”李孟昊说。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剑阁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压实党委职责,凝聚党群力量,盘活资源禀赋,以组织优势助力蜀道古柏保护治理,为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筑牢“绿色基底”。
生态护林员们开展日常巡护。供图/剑阁组
强化统筹
党建引领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剑阁县是四川省古树名木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翠云廊古柏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全县151公里的古蜀道上共有古柏7778株,被誉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
守好千年古柏群,传承优秀历史文脉,是每一位剑阁人的责任。然而,对蜀道翠云廊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涉及林业、文旅等多个部门,并且剑阁县境内有古道古柏的乡镇多达9个。如何统筹各方力量,保护好、发展好、合理利用好古柏,成为剑阁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党建引领破题,2021年,剑阁县创新探索“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模式,成立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综合党委,下设综合协调、西段、南段、北段四个党委,并建立议事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区域党建、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具体事宜。
“通过健全组织架构、完善运行规则,剑阁县形成‘综合党委统筹领导+基层党组织协同联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各乡镇、部门之间的沟通更顺畅,问题解决更及时。”剑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婷婷表示。
张丽俊,汉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说起“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模式带来的变化,她感触颇深。去年11月,汉阳镇动态护林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内有部分电信线路影响了古柏生长,在党委统筹协调下,剑阁县经信部门协调电信部门对线路进行了迁改。
在张丽俊看来,以党建为纽带,工作开展更顺畅了,蜀道古柏也能得到更好保护。
不仅如此,为谋求更大保护力度,2023年8月,剑阁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1+7+1”组织领导体系的通知》,建立起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另设1个工作专班和7个工作组,目的就是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推进有力。在不断健全的组织框架下,剑阁县形成古柏保护人人担当的生动局面,抓党建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渐显现。
完善机制
多措并举共同护好蜀道古柏
1月12日下午4点,剑阁县林业局会议室里,刚结束一场部门碰头会的唐天勇,又要接着参加一个重要方案磋商会。
唐天勇是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主任,近半年来他的工作状态只有一个字:忙。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打造一批古柏保护利用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小区’展开的。”唐天勇介绍。为此,县林业局邀请了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丛日晨博士专家团队,以及市县古树名木研究专家等10余人,就方案的制定进行磋商。
以加强古柏人才孵化为目标,剑阁县采取“人才+团队+项目”的方式,深入蜀道翠云廊古柏沿线开展古柏保护、产业开发、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等。“希望汇聚专家智慧力量,打造出集古柏保护、科学监测、科普宣传、历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古柏保护样板。”唐天勇很是期待。
四个月前,剑阁县委、县政府印发《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九件大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展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大普查’行动”“打造一批古柏保护利用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小区”等事项被列入“九件大事”。
按照《方案》,剑阁县已于去年底完成全县古树名木“大普查”。唐天勇介绍,本轮“大普查”邀请国省级古柏保护和蜀道文史专家为技术顾问,并成立12个普查工作组,以翠云廊沿线的蜀道古柏为主要普查内容,兼顾零星古树名木。
通过“大普查”,剑阁县进一步查清了全县古树名木存世数量、生物特性、地理分布、健康状况和生长环境等,为完善“一树一档”图文数据库奠定基础,也为精准推进“一树一策”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着力完善“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保护机制基础上,2023年,剑阁县探索“一树一专班”新模式,形成“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群众+一名专家+一名监督员+一名护林员”的管护机制,常态化、精准化推进蜀道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让万千古柏长青长绿。
党群联动共管,护好生态“家底”。李婷婷介绍,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前,剑阁正着力培养一批党员志愿者讲解员,专职讲解蜀道翠云廊古柏历史文化,策划古柏主题展览、绘画展、摄影展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助力剑阁创建古柏主题公园。
谋求发展
盘活生态资源助力地方振兴
1月10日中午,薄雾散去,阳光透过古柏茂密的枝叶,斑驳的影子落在古朴的石板上,也落在一群徒步游的游客身上。
“空气特别清新,风景特别美,两旁翠柏高耸入云,脚下是千年古蜀道,虽历经沧桑,但底蕴深厚。”听说石洞沟段古蜀道开放,来自成都的钟先生,邀上友人来这里徒步游。
石洞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中保护较为完好的古驿道之一,向北直通剑门雄关,向南连接剑州古城。这里有当年孔明扎营歇息的营盘遗址,也有古人为过路战马准备的饮水槽。
2023年6月,剑阁县将汉阳镇全民健身中心至石洞沟段4公里路段进行修缮恢复,古蜀道的恢宏气势得以重现。此后,张丽俊欣喜地发现,来镇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这都得益于绿水青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张丽俊说。
如何将蜀道翠云廊古树名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地方发展的经济优势,剑阁县思路清晰,路径明确——
持续深化区域文旅协作,与敦煌市、广安市缔结友好城市,充分挖掘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不断开发蜀道旅游新路线;创新开展文旅活动,推出“古蜀道徒步游”,让来自各地的徒步爱好者在翠云廊景区内重走古蜀道,沉浸式体验当年古人行走这条蜀道的经历;聚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剑门关AAAAA级景区为核心,打造涵盖精品民宿、业态提升等多个领域的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
文旅联抓促共富,2023年,剑阁成效显著。
任文武,普安镇拦马墙段古蜀道旁一家农家乐的老板,他对保护好蜀道古柏带来的变化有切身体会。
“以前也在开农家乐,不过生意一般。”任文武说,去年,瞄准生态旅游发展之机,他将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受到采风艺术家、研学师生、游客们的青睐。“去年收入有近9万元,比2022年要多2万多元。”任文武对未来充满信心。
群众的获得感可感可知,剑阁县的文旅市场也广受欢迎。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剑门关接待游客276.41万人次,门票收入10225.29万元;翠云廊接待游客15.8631万人次,门票收入480.38万元;全县集中开工文旅项目24个,总投资达4.07亿元。
群山叠翠,绵延起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剑阁大地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剑阁新篇章还在续写。(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