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2023年12月下/第24期
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成为育人“活教材”
2023-12-25 15:3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黄涛

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身体力行地加以实践,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机活力,深化了红色文化与德育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色文化育人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引,把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各环节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守好红色江山,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新落成的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东区。图/苏浩卿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革命历史之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和政治追求。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是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地处川陕革命老区腹地的四川文理学院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传承和弘扬川陕苏区精神为主线,以创建红色课程、开设红色课堂、建立红色基地、研究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活动、打造红色经典为载体,系统推进实施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不断激励凝聚全校师生办学兴校的强大力量,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扎根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区域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鲜明办学特色,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据有关统计,近十年,该校55%左右的生源来自革命老区,25%左右来自川陕革命老区;35%左右的毕业生初次就业选择在革命老区,21%左右的毕业生初次就业选择在川陕革命老区。

二、夯实红色文化育人的学科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校要紧紧抓住中央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以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红色文化育人,凝练学科方向,搭建研究平台,建立学术团队,争取重大项目,形成系列成果,深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发展。四川文理学院依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达州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组建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基层治理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聚焦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优势领域,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关于革命老区社科研究的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为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把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学校立德树人的“红色宝典”和“资源宝库”,应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四川文理学院在充分挖掘川陕苏区丰厚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仅组织编撰了《红色巴山》《神剑·乡魂》等红色校本教材,还综合利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像图文并茂的方式打造了“巴山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库,已上线资源27000个,浏览点击量超亿次。学校持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围绕红色故事、红色历史、红色人物开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情景表演,充分利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开展沉浸式“虚仿”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学校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把红色文化育人写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组织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组开展集体备课,大力倡导并优先支持红色文化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育人实效。

四、扩大红色文化社会影响

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和培训,有效服务地方人才培养。组建教授、博士理论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20余人受聘进入中共四川省委宣讲团和达州市委宣讲团专家库。对地方基层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开办培训班近10期。用艺术服务社会,扩大红色基因育人的覆盖面。与地方传媒机构合作创作红色题材作品,比如与达州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录制“红色故事”节目。指导师生参加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演出、万源和小金县精准扶贫文艺演出、全国首部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等文艺演出近200场次,用艺术传播红色基因,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推广传播地方文化,认真为地方出谋划策,推动地方有关工作。为深入推动地方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比如为宣汉红三十三军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战史馆等提供指导。获批《川陕苏区党的纪律建设研究》《达州市革命文物调查》等课题10余项。(作者系中共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责编/陈文娟)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