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干部论坛
遵循成长规律 深化递进培养 优化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链
2023-10-25 18:18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王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要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努力建设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扩基培源,抓强“选”的支撑链。坚持激活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广开进贤之路,抓好年轻干部战略储备,确保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拓宽源头活水“蓄水池”。定期开展年轻干部人才专项调研,不断加大优秀干部人才招录引进力度,注重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选调生倾斜。对边远山区、艰苦贫困地区、重点工作领域,探索实行专项编制“周转池”等举措,着力解决引才难、留才难等问题,涵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升级梯次储备“动力库”。畅通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加大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调任专业型干部人才力度,持续为年轻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坚持目标引领,梯次储备培养一批35岁左右副县级后备干部、30岁左右正科级后备干部、25岁左右副科级后备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构建动态管理“能源站”。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信息库”和“成长档案”,全面跟踪、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年轻干部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成长表现。坚持择优劣汰,对关键时刻临阵退缩、畏首畏尾,不作为、乱作为的,及时调整,实现有进有出、良性循环。

提能砺为,抓好“育”的基础链。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优化完善年轻干部成长路径,持续激发塑造变革“新动能”。筑牢思想政治“生命线”。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年轻干部培训的第一课、必修课,通过专题培训、集中轮训,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用活“红色教材”,助推年轻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成长根基。夯实专业基础“压舱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需精准开展工业经济、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专业培训,帮助年轻干部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提升专业素养。优化成长成才“新路径”。实施“经历补缺+能力提升”行动,有计划地统筹一批市级机关、县乡基层和高校企业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择优安排一批到上级部门顶岗锻炼,精心挑选一批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线实践历练,下派一批到村、社区挂职锻炼,促使年轻干部经历更丰富、阅历更完整、能力更扎实。

激励增效,抓实“管”的保障链。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促使年轻干部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织密监督管理“防火网”。打造“分析研判+日常考察+谈心谈话+跟踪问效”全链条闭环监管模式,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结果,密切关注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预防在先,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鲜明考核评价“风向标”。探索完善政治素质考察,全面“体检”年轻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健全考核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跟踪评估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年轻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充分挂钩,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用好关心关爱“助推器”。建立年轻干部“个性化”成长导师帮带制,指定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与年轻干部结成“1+1”“1+N”配对帮带,帮助其尽快成长。常态化举办“年轻干部经验交流论坛”“<成长·发展>主题沙龙”等活动,积极搭建年轻干部交流互动平台,营造全方位关心关爱浓厚氛围。

打破常规,抓优“用”的关键链。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构建年轻干部成长“绿色通道”,真正把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善用专业领域“高材生”。着眼班子长远建设,立足市情县情乡情,注重选配熟悉党的建设、工业农业、城建规划、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干部,在领导班子调整补充时,优先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动议比选人员范围,推动形成又博又专、搭配合理的领导班子。重用重大斗争“主力军”。建立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任用机制,对在三大攻坚战、安全生产、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一贯表现好的“拼命三郎”“施工队长”,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确保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先用基层一线“好苗子”。加强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持续加大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优先从敢担当善作为的乡镇党政正职中考虑县(市、区)副职人选,鼓励年轻干部在一线建功立业。

(作者系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

编辑:唐雄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