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犍为县紧扣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社区工作者“优选”“优育”“优待”等方面鼓劲发力,全力锻造能干事、敢干事、干得成事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选优”,建立科学管用的准入体系。把好社区专职工作者入口关,县委党建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审定招聘工作方案,明确“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7个方面不能报考”等关键条件,县委组织部牵头把关笔试、面试、考察等关键环节,近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120名,持续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把好社区“两委”人选审查关,结合换届选举工作安排,组织纪检、政法、民政等对候选人逐一“过筛子”,全面落实政治过硬、崇尚实干、能力拔尖、作风扎实等政治要求,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39名,平均年龄降至37.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0%,全面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
聚焦“优育”,建立覆盖全面的培育体系。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依托县委党校开发老旧小区治理、矛盾纠纷调解、党建品牌打造等课程,打造基层治理研学路线2条,培训社区治理骨干400余人次。出台社区干部后备力量管理办法,制定“双好双强”选配标准,突出优秀党员、退伍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按照每个社区不低于3人标准储备社区后备力量100余人。搭建“社区名师工作室”平台,将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中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充实进“社区名师库”,常态开展“老带新”“结对子”等活动,加快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聚焦“优待”,建立规范有序的考核体系。按照基本报酬不低于全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标准,制定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持续健康增长机制,县财政新增支出900万余元,保障落实“五险一金”、年限补贴、职业津贴等待遇,社区工作者月收入最高涨幅达到400%。制定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履职尽责、岗位出勤、创先争优等7项重点考核内容,细化3类不得考核为优秀、4类不得考核为合格、7类按程序解聘退出情形,推动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有序。着力打破职业晋升“天花板”,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两委’干部-乡镇副科级领导”成长链条,全面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犍为县委组织部 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