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4年9月下 / 第18期
P. 30
踔厉奋发新时代 治蜀兴川再跨越
28 本期关注
| 建平台抓产业 |
以创新平台为“新引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产出与孵化上“硕
果累累”,成为高校创新资源在川汇聚的“桥头堡”。
一所研究院的蓄能发力
文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余娜
8 月 24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光伏的建设者,快速去评估资源条 攘,夜晚办公楼里灯火通明,我看
委员会公布了 2024 年国家自然科 件和项目方案,来帮助他们节省项 到的是一座发展中的、年轻的、奋
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 目开发成本。”研究院能源消费智 斗的城市。”于智同说,那次,他
果,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 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说,他所在的 便被眼前的环境所吸引,决定来成
下简称“研究院”)获 1 项面上项 团队共有 11 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都干事创业。
目、1 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岁,其中近一半的人来自省外,“选 2017 年毕业后,于智同来到研
目前,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获批基 择来这里干事创业,大家都有着同 究院工作,并同步“挖”来一位清华
金项目数量累计达到 10 项。 样的理由,因为这里既有满满的烟 同窗,从事电力系统数字仿真领域研
创新潮涌,源于一场省校合作 火气,又有浓厚的科研氛围。” 究工作。在研究院的孵化下,于智同
的“双向奔赴”行动。位于四川天 研究院能源电力系统数字孪 的团队迅速成长,从原来的4人发展
府新区兴隆湖畔的研究院,是四川 生研究所所长助理于智同也有同 到如今 40 多人。
省校战略合作落地的首个科研机 感:“四川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对 “四川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
构。成立 8 年来,研究院科创动能 人才的支持力度,让我们在这里工 以及清华大学学科技术背景,让研
不断释放、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在 作无后顾之忧。” 究院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平
储能、特高压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领 2014 年 8 月,四川省委、省政 台,自然就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域实现诸多突破。 府与清华大学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 研究院副院长刘婉华道出人才选择
议。2016 年 3 月,研究院落地四 研究院的缘由,“研究院采用灵活
落地四川 川,目标瞄准为能源互联网领域打 多元的引才模式,面向全球吸引杰
构筑人才集聚平台 造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 出科学家、精英企业家和优秀科技
前不久,研究院传来好消息, 产业发展高地。 人才,人才队伍呈现出高层次、高
该院耗时两年研发的“多场景‘光 同年,即将从清华大学硕士研 学历、国际化的典型特色。”
伏 +’智能规划系统”,刚上线就 究生毕业的于智同受邀来蓉参观。 截至目前,研究院聚智引才,
入选了《成都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 “第一次到天府新区,我就深深地 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 6 名,省级人
工艺 2024 年入库及奖补名录》。 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蓬勃朝气。白 才 45 名,高级职称 70 余名,打造
“我们希望这套系统能服务于 天工地上热火朝天,马路上熙熙攘 出一支 500 余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