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智
2024年6月,我背上行囊来到阿坝县安羌镇塔尔么村,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在海拔3200多米的塔尔么村,条件艰苦,高原反应时常困扰。但一想到肩负着90户400多名群众的期盼,再难我也得坚持。
为建强基层组织,我们尤其注重培养后备力量。去年,我们和村“两委”一起,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从指导入党材料到规范组织生活,每一步都严格把关。
到青稞生产厂考察学习。
去年12月,我带着从未出过远门的村干部们,走访了藏雪茶厂、服装厂、黑青稞加工厂等十余家企业,还专程到成都考察学习。
“村里的青稞产量大,品质不错,乡亲们吃不完,能卖给你们吗?”“没问题,随时联系!”这段与青稞加工厂老板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百姓事无小事。我们认真倾听乡亲们的每一个诉求,把他们的期盼一件件落到实处,渐渐成为了他们信赖的“自家人”。
“我们村新建的桥面太窄,车辆根本过不去,太危险了!”得知群众多次反映桥梁安全隐患问题后,我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促成召开现场会,推动工程整改完善。
防汛救灾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得去年雨季,因持续降雨,造成辖区内多处出现泥沙冲出阻断交通情况。深夜接到抢险通知后,我们立即投入战斗。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冒着落石危险,在地灾点增设警示标志。那些擦肩而过的险情,见证着我们守护群众安全的坚定决心。
“阿姐,如果家里有什么困难,你就给我打电话。”“好的。”这是我与村上脱贫户茸木科的对话。茸木科家里有3个孩子在读书,去年8月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当听到这一噩耗时,我和村干部组织各方力量,帮助茸木科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还经常到她家中问需解难。
拉伯是我结对帮扶的脱贫户,他总说“你就像我自家兄弟一样”。今年3月,当我接到调任哇多村第一书记的通知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临行前,我特意去道别。站在那间熟悉的藏房前,看着拉伯一家熟悉的面庞,千言万语却哽在喉头。“咋个说走就走了?”拉伯一遍遍念叨着。
走进田间帮助村民挖土豆。
在驻村帮扶的300多个日夜里,我和帮扶队员、村组干部一起走遍了田间地头。从最初听不懂方言、不熟悉农事,到后来能和老乡们坐在炕头拉家常,我慢慢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去年,我被评为阿坝州“群众工作优秀个人”,同时也收获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驻村工作最深刻的印记,远比任何报表数字都更有意义。
(作者系四川省审计厅派驻阿坝县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干事、阿坝县安羌镇哇多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