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党员文汇
盐淬初心 让青春在乡土民情中结晶
2025-07-09 14:26来源:四川党建网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这份饱含深情的嘱托犹如明灯,照亮了我的基层实践之路。2023年10月,我怀着对“无字之书”的求索之心扎根自贡,五百多个日夜的深耕细作,这座千年盐都让我深刻体悟到:青年干部的成长恰似井盐熬炼,需历经“深掘—熬炼—结晶”三重淬变,青春才能在基层的“盐锅”中百炼成晶。

以“深井汲卤”的韧劲,向下扎根,破除“悬浮之困”。井盐开采,贵在深掘千米岩层;基层治理,重在深扎民生一线。初到菜子村时,方言的隔阂、实务的生疏、村情的复杂,让我如同置身盐井深处,四面皆是未知。但村支书的一句“井打多深,盐就有多纯,做事也是一样”,让我豁然开悟。从此,我效仿盐井“钻头”,将身影烙进田间院坝:乡音方言的碰撞中,我学会用“摆龙门阵”倾听诉求;矛盾纠纷的调解中,我领悟“一碗水端平”的公平之道;旱季引水的奔波中,我读懂“滴水贵如油”的民生之艰。当看到村民因灌溉管网贯通而舒展的眉头,我恍然明白:基层治理的“卤水”从来不在报表数据里,而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温度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唯有深扎基层,方能在民生细微之处里汲取最鲜活的治理智慧。

以“烈火熬盐”的定力,千度淬炼,祛除“浮躁之气”。卤水熬盐,需文火慢炖去浮沫;青年成长,要躬身实践祛虚华。驻村初期,我曾急于摆脱“镀金干部”的质疑,却在实践中屡屡碰壁。这些挫败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如同熬盐,需用“文火慢炖”替代“大火快炒”。此后,我沉下心来梳理村情,将身心沉入一线:春耕时与村民共播菜苗,夏汛时同守河堤险段,秋收时昼夜巡查禁烧,寒冬里逐户排查取暖隐患……四季轮回间,基层这本“无字之书”的脉络逐渐清晰,而我也在躬身实践中换来了一句句“这幺妹要得!”的认可。当驻村实践具象为裤脚的泥点、厚厚的笔记、深夜的灯光,我真正体悟到,驻村实践如同熬盐,只有经历过“学、思、践、悟”的淬炼,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沉淀,才能熬出带着泥土芬芳的实干担当。

以“盐晶沉淀”的纯粹,严苛提纯,筑牢“初心之基”。卤水结晶,需经多重过滤去杂质;初心不变,当以严苛标准砺品格。驻村近两年,从逐户探访帮扶困难群体,到筹办乡村晚会深化以文育人,从修建灌溉管网保障农业生产,到新建入户道路优化出行便利;从焕新党群阵地升级公共服务,到发展订单农业助力集体增收……看着这方土地的点滴蜕变,我深刻体会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句话的内涵。我想,共产党员的初心纯度,正是在这般日复一日地过滤中,凝成百姓心中“雪盐”似的清白口碑。乡村振兴的“结晶池”,容不得半分私心杂念。只有练好练实“用脚丈量、用手打磨、用心过滤”的功夫,才能沉淀出经得起检验的惠民成果。

“盐井无声涌卤千年,青春有痕耕耘一方。”当我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将知识化为解忧纾困的实践,方知“青年要自找苦吃”的深意。新时代的选调生当以盐工“掘井不止”的坚韧继续深扎基层,以“火候精准”的定力直面挑战,以“盐晶无瑕”的标准恪守初心,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中,结晶成百姓口中“有盐有味”的满意答卷。

(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人民政府 刘馨悦)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