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一线,要秉持实干担当的精神,积极主动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前,有些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汇报工作时头头是道,规划蓝图时宏伟壮阔,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敷衍塞责,遇到问题就推诿扯皮。这样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还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干部想要在基层站稳脚跟,就必须紧握实干担当这把开山斧,勇挑重担,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成为群众信赖的好干部。
心怀热忱,把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在付出中升温。细微之处见真情,群众的诉求,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看似琐碎,却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干部若对群众的困难漠不关心,即便口号喊得再响亮,也难以赢得群众的认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工作,主动深入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勇于担当,把责任扛到群众需求前,在攻坚中突破。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榜样在前,见贤思齐。党员干部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要以革命先辈和时代楷模为榜样,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敢于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主动到困难最多、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同时,要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真抓实干,把功立到群众心坎上,在奋进中出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评价干部,不是看他们说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了什么。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就是干部义不容辞的大事。面对复杂的基层工作,不能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履职技能,提高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更要深入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工作规律,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共大英县委组织部 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