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市(州)综合
凉山州木里县:党建引领帮扶共同体, 筑牢乡村振兴“强根基”
2025-06-25 15:47来源:四川党建网

今年来,凉山州木里县整合各类帮扶力量资源,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全域覆盖”的帮扶共同体,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建强“核心轴”,筑牢帮扶共同体“主心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帮扶链上,以组织联建推动资源整合。贯通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级领导包乡联村、部门定点帮扶、乡镇党委统筹落实、村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四级责任清单,形成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的工作格局。整合中省州各方帮扶力量。制定《木里县关于进一步整合帮扶力量的通知》,对70个部门、8家国企、2个社会组织选派的帮扶力量进行整合,成立5个帮扶团队临时党支部,围绕农牧、文旅等领域分类制定帮扶方案,打造条块结合、横向贯通的综合帮扶体系。建强共同体党员干部队伍。按照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等五种类型,针对性轮换70名精干力量充实帮扶队伍。帮扶共同体中,中共党员、“90后”、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提高到80.9%、52.3%、63.1%,实现了尽锐出战。

织密“联结网”,搭建帮扶共同体“协作桥”。聚焦“党建+帮扶”深度融合,创新载体推动资源共享。产业联营强村富民。实施“党支部+联合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联合帮扶单位、龙头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32个,整合资金2000万元,发展灵芝种植、牦牛养殖等产业项目18个,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0.2万元,已成功打造2个州级农业园区。人才联育赋能发展。实施“帮扶人才双向挂职”计划,从帮扶单位选派54名技术骨干到村担任产业顾问,从乡村选派30名致富带头人到攀枝花市、宁波市鄞州区等地研学,依托“木里干部大讲堂”“田间实训基地”等平台,联合开展技能培训187场次,精准培育潜力型“土专家”“田秀才”32名。帮扶联动助推发展。发挥共同体优势,在成都市、宁波鄞州区、攀枝花市等地成功举办招商推介、文旅宣传活动10场次,与帮扶单位签订产业帮扶、产品展销等合作协议,大力宣传推介木里非遗、农特、文旅等产品,助推群众增收。

建强“主力军”,提升帮扶共同体“战斗力”。把党员作为共同体“主力军”,通过设岗定责、加强管理,推动帮扶工作见实效。设岗定责亮承诺。在帮扶一线设立共同体“党员责任区”27个、“党员示范岗”98个,每名党员围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矛盾调解等任务,公开承诺事项2项,结合学习教育,开展“上门问需”“田间助农”等活动,推动政策落实、技术指导、困难解决“三个到位”。动态管理促提升。建立帮扶共同体“数据库”,定期更新成员单位、资源清单、项目进展等信息,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共同体成员,及时调整优化,推动帮扶共同体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支撑。多措并举提实效。坚持1名县级领导联系1支帮扶力量,组建专家智囊团下沉服务,根据全县文旅资源分布、农特产业布局,找准优势短板,指导解决4A级景区创建、智慧蔬菜大棚园区建设、供销渠道拓展等实际困难60余个,并深挖背后资源,助力木里与能源企业合作,打造水风光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

(中共木里县委组织部 张旭)

编辑:叶华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