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严格落实国家科技特派团、科技下乡万里行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科技下乡服务、人才下沉一线,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为加快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积聚智力、汇聚合力、凝聚动力。
聚焦统筹联动,汇聚科技帮扶新合力。一是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始终把科技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共同负责”管理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专题研究会,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化片区联动机制。建立毗邻县片区团长机制,统筹农林牧渔资源,区域化布局帮扶特色蔬果、畜禽、中药材等产业,助力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2.5%。若尔盖县、壤塘县协作形成“2+1+N”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国药集团建立GAP示范基地。三是整合资金项目资源。扭住产业发展根本,有效集成、系统谋划浙江对口支援、省内结对等帮扶资金以及本地财政资金,为专家人才量身打造、对接匹配特色项目344个,参与人员达266人,以项目化推动帮扶工作实体化。红原县争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资金500万元,有效推动“牧草种植+牦牛养殖+产品加工”三链同构。
聚焦平台搭建,构建互利共赢新模式。一是建强科创平台,拓展创业空间。紧扣阿坝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和产业布局,建成四川九耕农业、红原牦牛乳业、宇妥藏药等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12个,建成投运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引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等高能级平台,提供干事创业优质载体。二是配套专项资金,拓宽帮扶效益。每年专项列支2135万元支持帮扶专家团队领衔建设特色产业人才港,推动黑水县凤尾鸡品种改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户均增收1万元,汶川甜樱桃、脆李子成功申报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金川雪梨、麦洼牦牛等优质品牌集聚效益进一步凸显。三是深耕校地合作,实现协同共进。以帮扶专家为桥梁纽带,积极对接专家所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通过开展柔性引才、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科技帮扶平台引进省级以上专家团队34个。西南科技大学侯大斌教授团队牵线推动政校企共建阿坝州西科道地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示范引领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增幅超46%。
突出实战实效,激活乡村振兴新势能。一是锚定帮扶方向精准发力。以地方发展诉求为导向,以专家智力资源为支撑,扭住帮扶目标、紧盯关键环节,自下而上开展帮扶需求大起底,组织州县包联部门会同乡镇反复研判提出需求清单,与帮扶团队反复协商,科学标定阿坝特色主导产业与帮扶团队最大契合点。二是凝聚帮扶力量集中攻坚。整合科技特派团、科技下乡万里行、三区科技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专家力量组建18个农技服务大队,深入藏寨羌乡、田间地头,联合开展“一县一课题”科技攻关,有效解决牦牛短期育肥等关键技术难题366个,示范引进推广高原彩色油菜等新品种新技术412项 。三是锻造发展引擎靶向赋能。聚焦阿坝丰富自然、特色农牧等资源指导建成全国首家青稞科技小院,产业增值上亿元,助推汶川县高山林下特色种植项目,成功入选“天府森林粮库”示范项目名录。建立健全“平台运行+定点联系+多点帮扶+定向培育”机制,指导农牧民5200余人次,培育579名本土人才独立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推动专家产量向农户产量转化。
(中共阿坝州委人才办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