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哪里,党员的服务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是为民服务的关键领域,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当把身份从“网下”带到“网上”,让网络成为了解群众冷暖安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引领群众形成共识的新途径。
做民声民意“倾听者”。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逐渐成为群众交换信息、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网络问政、网上信箱、网上听证会、“互联网+监督”“互联网+信访”等各种形式,更让网络成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应高度重视群众言论载体的变化变迁,主动拥抱互联网,多看看热点新闻群众的评论、网上信箱群众的留言、网络问政群众的观点等,及时掌握群众思想新动态、关注新焦点,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推进重大项目、出台重要政策前,主动通过网络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将群众建言献策作为推动工作、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避免“闭门造车”。
做急难愁盼“解决者”。网上察民意,网下解民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电商+助农”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短视频+文旅”解决文旅产业发展问题,网络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党员干部应以“拓荒者”姿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工作,创造性地将视频直播、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让网络成为排忧解难的“技术密码”,大力推动“网上”向“网下”延伸,将“键对键”和“面对面”有机结合,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网上及时回复、网下立即处置,能解决的马上解决,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压茬推进、直到彻底解决,做到“网事实办”。
做文明新风“引领者”。在流量时代,借助网络“放大器”的作用,一部短视频可以带火一座城,一篇文案可以温暖无数人,网络空间已是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更是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党员干部应积极学习网络传播规律、技巧和机制,增强对舆论发展趋势的预知预判能力,自觉规范自身网络空间言行,自觉做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带头传递“好声音”、用心讲述“好故事”,对不良信息和恶意攻击敢于斗争亮剑,充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推动网络空间充盈清风正气。
(中共南充市高坪区委组织部 龚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