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芸豪
2024年8月,作为绵阳市商业银行的一名青年员工,受组织委派,我赴三台县石安镇长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高楼林立的城市到田间地头的乡村,这场跨越七十多公里的空间位移,意味着我必须迅速切换思维模式,从“办公室模式”到“乡土工作模式”完成从金融员工到驻村书记的身份转变。来长河村报到的第一天,村“两委”的热情欢迎,不仅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的温度,更让我深刻意识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当以“心”服务厚植村民信任,用“情”关怀深耕乡村沃土。
工作新篇章,党建来领航
乡村要振兴,党建需先行。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党建工作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到岗履职后,一方面我坚持同村内党员保持紧密沟通,另一方面我与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为党员集中过“政治生日”活动,以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入党经历等环节,唤醒党员身份认同,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党员同志以身作则引领群众。无论是在此前的森林防火宣传期还是当前的秸秆禁烧巡查期,我始终与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用耐心传递政策温度,以真情践行党员担当,让“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承诺在泥土里生根,为乡村振兴筑牢红色根基。
用心服务,为民增收创收
如何让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这一沉甸甸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在带领驻村工作队走访入户时,我们摸清长河村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现状,发现村里主产的青菜、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因市场价格较低、销售渠道局限,导致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为此,我锚定“扩宽销售半径”的解题思路,立足我单位异地分支机构的资源优势,用心布局增收路径。
首先,围绕单位同事对农产品消费偏好与价格接受度进行统计分析;其次,积极向周围有经验的带货书记寻求业务指导,避免带货“踩坑”,同时多次与包装商、物流快递商协商,最大限度压缩成本,增强价格竞争优势,让村民收入增加;最后,结合市场调研与成本核算,选定长河村土鸡蛋作为首款推向市场的拳头产品。不仅如此,为降低村民收入风险,我采取“试点先行”策略,按社选户进行试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村民打造一条从“田间地头”到“柜台大厅”的稳定销售渠道,更能突破销售半径限制,成功将农产品远销成都、南充等城市,也为后续菜籽油、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树立口碑奠定坚实基础。
为村民代销鸡蛋帮助增收创收
以情关怀,金融宣传守护村民“钱袋子”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生的一段对话令我印象深刻。
在村民王大爷家走访时,他问我:“张书记,我前两天接到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银行工作人员,说线上就能办贷款,利率很低,只要让他远程给我手机下个软件就行。当时我忙着干农活,急忙挂断电话,是不是就失去低利率贷款的机会了?”
面对询问,我立即提醒道:“王大爷,您接到这种电话要立马警惕,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银行信息,正规银行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远程操控手机下载软件,这类话术极可能是诈骗分子伪装成金融机构人员,目的是骗取您的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
此次入户交流的经历,使我直观地认知到村民对于金融反诈知识了解程度相对薄弱,但诈骗手段却在不断翻新,作为金融单位的驻村干部,我需要在驻村工作中融入金融元素,将职业经验转变为驻村工作优势。于是我与村“两委”针对我村老年群体特点,共同商议制定“助老防范”的金融反诈宣传部署,周期性地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宣传活动,设置“案例答疑+趣味竞答”双环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息存款、养老金骗局等金融诈骗案例。同时,用生活物资作为奖品激励村民参与答题,通过寓教于乐、情理结合的方式提升防诈意识,将金融反诈知识铸造为守护村民“钱袋子”的金色盾牌。
向村民宣传金融防诈知识
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驻村帮扶不仅是一份工作和责任,更是一份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我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让行动充满力度,和村民一道在乡村振兴路上携手前行。(作者系绵阳市商业银行派驻三台县石安镇长河村驻村第一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