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如春风化雨,涤荡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积弊,重塑了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今年,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不”韧劲,持续深化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让清风正气长存。
学习不止步,防止“疲劳综合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作风建设的长明灯,唯有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执着追求,让这盏明灯永远照亮前行之路。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坚决破除“学过了”“过关了”的懈怠思想,将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终身必修课,在常学常新中深化认识,在常悟常进中提升境界。把学习教育作为“强身健体”的良方,让学习教育为思想“补钙壮骨”;更要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云课堂”,让学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查摆不遮掩,拒绝“选择性失明”。查摆问题如同“照镜子、正衣冠”,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要拿出“显微镜”查细节,运用“放大镜”找根源,以“解剖麻雀”的细致,把问题查实查透。要破除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避重就轻的不良作风,坚决杜绝“手电筒只照别人”的倾向。要把群众的“吐槽点”作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让问题无所遁形。唯有精准把脉,方能找准作风顽疾的“病根”,开出精准“药方”治病救人。
整改不松劲,力戒“纸上谈兵”。查摆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才是关键。要坚决摒弃“文件整改”“表态整改”等形式主义倾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将整改任务细化到点、责任落实到人、时限明确到天。在整改过程中,既要有“钉钉子”的韧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攻克;又要有“绣花”的巧劲,在细节处下功夫;更要有“啃硬骨头”的拼劲,向最难处发力。要建立整改成效群众评议机制,让基层干部群众当“阅卷人”,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整改成效的重要标尺,对整改工作要实行全周期管理,建立“回头看”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最终,要让整改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评判,真正实现从“问题清单”到“成效清单”的转变,把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做扎实,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结出作风建设累累硕果。
(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人民政府 张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