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关键抓手。面对新时代党员教育的多元需求与复杂挑战,各级党组织要用好“三道加法”,在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形式上与“实”俱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按需配餐+分类送餐”,让培训内容“求真务实”。面对党员队伍规模庞大、结构多元的特点,党员教育培训必须精准把握党员的实际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精准需求调研,找准培训“中心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大数据分析等形式,了解党员的思想困惑、实践问题和培训期望,列出党员“需求清单”,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分级分类培训,拓宽培训“覆盖面”。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从业类型的党员特点,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对年轻党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对老党员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对基层党员侧重治理能力提升;对机关党员突出政策理论与作风建设,对企业党员聚焦技术攻坚与产业政策,对农村党员强化乡村振兴与实用技能,让培训“供”与“需”精准对味。
“专业帮带+多维互补”,让培训资源“货真价实”。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做实“传帮带”,充实师资力量。在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高层次人才、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师资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资源,以讲师为导师,带一名年轻党员,作为党课授课过程中的辅导员(联络员),全流程学习授课内容、授课技巧,培养师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多维学”,提升师资水平。纵向开展省、市、县三级党员教育师资培训,横向组织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工作务实等分类别师资交流培训或“赛课”活动,跨区域加强协同互促,依托县(市、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师资双向交流学习。同时,常态化组织省、市、县党员教育师资赴基层党委开展“万堂示范课下基层”活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多元融合+良性互动”,让培训形式“避虚就实”。党员教育培训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集思广益、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的过程。一方面,要按照年度轮训计划和兜底培训要求,灵活运用讲授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本土红色资源,认真举办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党务干部、离退休干部等普遍培训班,拓宽党员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借助智慧党建平台,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常态化推送《走进榜样》《党课开讲啦》节目,组织“八类党课主讲人”深入基层讲党课、送党课,精心组织拍摄制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事迹片、培训片、微视频课件,通过网络直播自主学、视频回看重点学、线上分组研讨学,打造线上学习交流矩阵,营造“学有所依、问有所答”的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处处能学的“指尖课堂”。
(作者系中共平昌县委组织部梁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