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多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亲授“第一课”,对广大年轻干部提出殷切希望,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广大年轻干部当以“永远在路上”赶考精神,胸怀大局、知责担责,解锁“政治理论”“实践提能”“廉洁自律”三大课堂,过好理论关、提能关、操守关,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夯实“政治理论”课堂,筑牢信仰之基,校准人生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政治理论学习是年轻干部成长的“第一粒扣子”,必须贯穿成长全过程、融入工作全链条。年轻干部要过好理论关,需以“三个不动摇”强基铸魂。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不动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深挖其科学体系的“理论富矿”,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二是提高政治素养不动摇,以党章党规为“标尺”,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善用政治“望远镜”观察问题,面对错误言论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常照党纪“正衣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行动自觉。三是加强党性修养不动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制度,严肃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红脸出汗”中祛除思想杂质。勤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从“半条被子”“焦桐树”等故事中体悟为民情怀,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密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在“风吹浪打”中磨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政治品格。
拓展“实践提能”课堂,锻造实战本领,扎稳事业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年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年轻干部要过好能力关,需以“三个坚持”为行动纲领。一是坚持“四下基层”,主动挺进乡村振兴主战场、项目建设最前沿,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清单作为能力提升的“靶向清单”,建立“问题发现—跟踪督办—成效反馈”闭环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让“实”字成为年轻干部最鲜明的标签。二是坚持“破立并举”,以辩证的否定观为方法论,以开放的心态学习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先进经验,聚焦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等领域,拆解“创新密码”,提炼“可移植经验”。积极搭建“本土化创新实验室”,结合经济“产业链短”、老旧社区“治理难”等痛点,嫁接发达地区经验,实现“借势超越”。三是坚持“复盘迭代”,推行“晨计划、午对标、晚复盘”工作法,建立“问题台账”,对招商引资谈判、突发事件处置等案例全程纪实,从成败得失中提炼“方法论工具箱”。创新“实践案例研讨课”,围绕群体事件化解、产业链招商等场景,开展“多兵种联合推演”,在角色扮演、沙盘模拟中提升系统思维。
深化“廉洁自律”课堂,锤炼过硬作风,涵养清风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廉洁自律是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更是干事创业的“压舱石”。年轻干部要过好廉洁关,需以“三个始终”为行动标尺。一是始终做制度执行的“铁面人”,牢记“法纪面前无例外”,时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之心,严格按制度用权、依规矩办事,杜绝心存侥幸,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确保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二是始终做纪律规矩的“守门人”,常态警示教育,剖析“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坠入深渊”的腐败链条,用“案中人”警醒“身边人”。用好“清风走廊”“廉政书屋”等文化阵地,组织创作廉洁文化作品,通过“青廉说”演讲比赛等形式传递崇廉拒腐的青春强音。三是始终做清廉家风的“播种人”,把家庭作为廉洁教育的“第二课堂”,牢固树立“严是爱、宽是害”的家庭观念,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常念“纪律经”,多吹“清正风”,以良好家风涵养清廉作风,让家人成为自己廉洁从政的坚强后盾,共同营造廉洁齐家的良好氛围。
(中共什邡市委组织部 陈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