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5年3月下/第6期
当好战机“神经系统”的专科“医生”
2025-03-24 15:1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易舒 颜诗懿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艾婧

工作中的李玲钰。供图/中航工业成飞

“阿钰姐,飞机电缆连接总是出现短路,一直没找到原因……”3月11日一大早,正在工作台前认真翻看图纸的李玲钰接到求助电话。“别慌,先说说具体情况。”电话那头说完,李玲钰迅速开出“处方”。不到20分钟,铃声再次响起,“不愧是专家,故障排除了!”

航空电缆线束,是整机系统信号传递、能量传输的“血脉通道”,是指挥飞机安全飞行的“神经系统”。而李玲钰就像战机“神经系统”的专科“医生”,带领团队从生产、检测、交付到排除故障、维护,随叫随到。深耕高端航空装备研制一线近20年,她记不清护送了多少架战机飞上蓝天,却始终坚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为我国高端航空装备的高质量交付贡献力量。

练绝活

“把功夫下到极致”

电缆线束遍布飞机全身各个部位,一旦中间任何节点连接不畅,就会导致信号传输出现问题。但这项工作并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用绝缘胶布接电线”那么简单。

“飞机所用电缆线束有粗有细,规格、标识各有不同,尺寸极小,通常会直接打印在线束上。各个分支线束也各有代号,很多代号十分相近,稍不注意就会连接错误。”李玲钰介绍,由于这项工作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求保持耐心细致,所以操作者大多是女性。

2005年,李玲钰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怀着航空报国的志向进入公司,一头扎进航空线束制造行业。为了掌握全面的技能,初出茅庐的她天天跟在老师傅身后学,不懂就问、不会就记。下班后,她还主动找来废旧材料“练手”。从线束的划线、端接、组合再到导通全流程……李玲钰发现在剥屏蔽导线和加工焊锡环的时候,非常容易忙中出错。“如何把活干得巧一点、快一点、好一点?”面对密如蛛网的线缆,她常常思考。

自此,李玲钰全身心扑在技法攻关上,一有好的想法就记在随身的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扎进工作室进行实验。成千上万次重复而形成的“肌肉记忆”,使李玲钰不但练就了一次性手工完成5至8根电缆剥线的绝活——“李玲钰屏蔽线剥线法”,还掌握了“观融一眼准,送线一把稳”的“李玲钰焊锡环加工法”,帮助研制全线有效剥线效率提升14倍,焊锡环加工平均效率提升5倍。

“把功夫下到极致,才能在技艺上前进一大步,工作也才更有成就感。”李玲钰感慨道。眼下,她正聚焦光缆组件制造的难题攻关和技术创新,带领团队拉开了主机厂自制光缆组件的帷幕……

显担当

“问题到我手上就必须解决”

在生产制造之外,李玲钰所在的这支“娘子军”团队还要负责对每一架飞机的“神经系统”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

“工作时,我们几乎不聊天,甚至连水都很少喝。因为工作状态一旦被打断,犯错的概率就很高。”李玲钰说。然而,相比车间的生产线,外场工作环境更加严峻,需要在极端天气出现时抓紧测试。

一天夜里,电缆制造团队收到一项紧急排故任务,李玲钰立刻带领团队奔赴外场。由于“神经系统”遍布飞机全身,错综复杂、固定点多,加之外场寒如冰窖,飞机外表面每一个部位都是冰冷的,给线束更改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尽快实现修复,李玲钰果断脱下厚重的外套和手套,进入狭小的发动机舱作业空间,开始划线定位。手冻得没有知觉了,就暖一暖再投入工作。平日机库内30分钟的导通工作,在严寒的环境下李玲钰用了好几个小时才完成。

“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历过无数次,从没有人畏惧。因为我们的工作信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到我手上就必须解决!”对李玲钰与工段的姐妹们来说,通宵达旦、严寒酷暑都是常态。

每当有人问起:“作为女性,这么拼,图什么?”李玲钰总是笑着说:“为了能听到耳畔轰鸣声,看到倾注心血的战机飞上蓝天,安全翱翔,一切都值得!”

传经验

“让一线技能工人创造更好成绩”

李玲钰所在的工段一直是成飞公司屡获殊荣的“娘子军”团队。如今,把绝招绝活以及工匠精神传给更多年轻人的光荣事业落到了“阿钰姐”的身上。

青年员工如何成长为“挑大梁”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自己的经历,李玲钰认为,“做比说更重要。”主持编制线束制造标准和培训教材,策划拍摄典型技能提升带教视频,牵头负责“大国工匠预备役”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通过“面对面”授经验、“手把手”教业务、“心贴心”带作风,李玲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李玲钰巾帼标兵创新工作室”,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梳理出来,不断引导、激励青年员工快速成才。

“2018年,我刚到单位报到,阿钰姐就告诉我们这份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每过一段时间她就来关心我有没有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工作室成员、徒弟刘润说。至今她还保留着李玲钰送的一个笔记本,上面绘制了许多线束研制典型问题,“笔记里的内容都是阿钰姐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在李玲钰的带领下,刘润已成长为线束专业的行家里手。此外,团队还有3名职工获“全国技术能手”,1名职工获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铜牌并入选世赛国家集训队,2名职工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越来越多航空线束制造的青年员工走上“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新时代工匠之路。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培训方式上进行系统创新,通过选拔优秀培训师,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力求让每名员工都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李玲钰说,“相信我们一线技能工人能在岗位上创造越来越多的好成绩。”(作者单位/易舒  颜诗懿  中航工业成飞)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