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边县直机关工委坚持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行动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阵地平台作用,以深化“援马综合党委”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托底性帮扶工作共同体,充分发挥援马帮扶力量“乘数效应”,推动托底性帮扶各项工作走深走实,2023年39个欠发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排序评价结果,马边位列全省第一,获评为2023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
打破门户界限,同力协契聚合力。一是构建帮扶格局。聚焦“组织起来”,深化“援马综合党委”建设,制发《关于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帮扶共同体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中省纪委定点帮扶资源,省经济合作局、绍兴市越城区、峨眉山市、中铁八局、峨影集团5支帮扶力量,以及乐山市内新增4个帮扶区县、23个市级帮扶部门和15家市内帮扶企业,同步指导28个成员单位和15个乡镇分别成立托底性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5+N”帮扶工作体系,形成同向发力、共同发力的良好态势。二是深化交流联动。突出“行动起来”,坚持“四个走”工作法,积极“跑部进厅到市”主动加强与帮扶单位沟通汇报,先后赴省经合局、中铁八局集团、峨眉电影集团等帮扶单位以及省市相关部门对接汇报托底性帮扶工作,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对接走访40余次,争取帮扶单位资金3.24亿元。深入挖掘托底性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省级采用典型案例3篇、工作动态20条,市级采用工作动态47条,各级融媒体平台发布宣传信息250余篇。三是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落实下来”,明确“一一三五十”工作思路,细化10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编制《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7年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4项行动,强化7大政策支持,提出5项保障措施。将托底性帮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考核指标,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
突出帮带结合,互助共成强队伍。一是用好“在村”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引领带动县领导逐村开展分析研判,畅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渠道,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362名。紧抓省市增派力量契机,对100个重点村(社区)开展全覆盖摸底排查,妥善安置省、市新增力量20名,调整优化县级部门选派驻村干部29名,推动驻村干部履职尽责。二是建强“在岗”人才队伍。针对民族偏远地区干部人才思路不够开阔、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抢抓帮扶机遇,分层分类梳理形成“急需培养、定点培养、跟进培养”三张年轻干部培养清单,充分研判相关人员学历、经历、专业等特点,按照人员“意向历练领域”和“擅长领域”对接争取挂职岗位,先后选派22名干部跨区域、跨层级、跨界别上挂锻炼,有力促进年轻干部人才迅速“提能补位”。三是培育“在职”人才队伍。借助“组团式”帮扶“东风”,实施教育蓝青工程“师徒结对”和“华西—马边”嵌合型医联体建设,通过“推、拉、带、引”模式,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帮带关系42对,围绕管理培训、学科合作、技术指导、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细化制定人才个体化培养方案,选派教师、医生、医技人才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嘉祥教育集团、峨眉二中等地开展研修学习和交流培训320余次,有力补齐彝乡教育医疗短板。
发挥平台作用,协同共进见实效。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构建优质均衡教育体系,出台“教育人才振兴工程九条措施”,创新开办“马边·嘉祥—乌蒙强基班”2个,组建幼教集团5个招聘教师225名。持续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投入资金2.67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大楼等项目5个,深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嵌合型医联体建设,常态化为全县18.81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稳步抓好社会帮扶。用好用足“乐在浙里”等劳务协作平台,成功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达成就业协议500余人。深化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补贴资金9751.51万元,救助37.7万人次。持续推进“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养老模式,马边小凉山区域养老中心综合项目主体完工。三是切实提升造血功能。坚持“公益性”帮扶与“市场性”帮扶有机结合,实现向东部地区销售农特产品金额实现3900余万元。落实全市“2+1”帮扶力量全覆盖挂联26个中省扶持项目和15家强村公司。截至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以上的村2个,30万以上村7个,10万以上村50个,5万以上村70个,总收入达1328.7万元,同比增长24%。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李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