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战略部署,牵头与攀枝花市内外11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公立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深入探索、先试先行,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医院”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为攀枝花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健康支撑。
以党建引领迈好协同发展关键一步。在医联体成员单位间积极推行规范化、同质化管理模式,通过成立专科联盟,构建起高效、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一是党建业务融合,强化统筹管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落实医联体牵头单位主体责任,以管理统筹、人员统筹、检验资源统筹、信息统筹“四个统筹”为抓手,指导成员单位全面开展党建入章,修改完善成员单位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的规章制度,积极推广“党建+廉政”双查房工作经验。着力畅通上下转诊、用药衔接、检验结果互认等业务合作通道,将成员单位党建和业务工作连成“一张网”,实现工作统筹“一盘棋”。二是坚持“一院一策”,传授其发展所需。采取市中心医院党政领导每年1次带队分赴各成员单位调研、每年召开1次管理工作会、向成员单位选派1名院长的“3个1”方式,统筹解决具体需求和发展问题,促进成员单位管理优化升级,实现医联体规范、科学、高效运行。三是促进资源共享,提升综合实力。发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优势专科龙头作用,通过建立区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5个专科联盟,打通专科资源共享通道,提升成员单位对重大专科疾病诊治能力,形成分层补位发展模式。下沉指导7家医院开展等级评审工作,门诊量、手术量、住院病人量的增长均超过50%,服务范围覆盖20余个区县的800万人口。
以人才支撑把握服务提升重要一环。通过搭建专家工作站、派遣业务骨干、师徒带教等形式实现人才在成员单位间的柔性流动,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一是“专家+骨干”,助力学科建设。将国家级省级知名院士专家“请进来”,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余个;选派神经外科、骨科等专家“沉下去”,帮助成员单位建设专家工作站30余个。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派出112名党员专业技术骨干、5名援藏党员干部前往基层医院,常态化开展“中心医院专家工作日”和延伸门诊工作,定期开展专家门诊、手术、查房、专题讲座等活动。二是“技术+帮扶”,提升诊疗水平。积极为帮扶医院开拓新技术、新项目,传授新方法、新理念,诊治患者130万余人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500余次,开展手术5000余台次、学术讲座1600余次、新技术450余例、教学查房2000余次、示教手术1400余台次。三是“导师+带教”,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导师帮带”“包干带教”等制度,以“缺什么,教什么、需要什么,帮助什么”的原则,点对点、人对人对专业医师、临床护理、党建行政等多口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先后接受各分院进修学习200余人次,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以责任共担走好送医上门最后一米。扎实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拓展志愿帮扶形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纵向联通流动、以健康托举共同富裕。一是让医疗资源“上云”。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理、远程教学等10余项服务,实现市、区(县)、乡(社区)三级联动,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半径。二是让诊疗服务下沉。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下属各党支部组织党员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疾病筛查、送药下乡等活动,将“大医院”搬进乡村社区,年均开展活动80余场次。实施“腹膜透析液配送上门”计划,配送范围辐射攀枝花市全域,服务患者100余名。与市内学校党支部搭建党建联建平台,联合开展“医校携手、协同育人”活动,向老师、学生普及急救知识。三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资200余万元为木里县人民医院购置先进医疗设备,顺利建成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临床科室并通过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复审。以出资修路、以购代捐、减免医药费用、派驻驻村工作队等多种方式助力木里县、卡拉乡、红宝乡等地乡村振兴发展,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20余万元。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