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冯雅可
“你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师生在演习过程中展现出了扎实细致的作风和精湛高效的技战术水平,助力四川省攻击队取得了优异成绩……”7月8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泸职院”)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省教育厅的感谢信,为该院师生参加2024年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中的出色表现点赞。
在这场由教育部举办的攻防演习中,参与者不乏“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所高职院校何以成为代表我省参与全国演习的主力团队?这与泸职院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以下简称“教师团队”)多年来潜心育人、卓越创新密不可分。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供图/受访者
用心用情,筑梦学子未来
在泸职院公共实训基地四楼,整个楼层遍布近20个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相关实训室。在这里,教师团队与学生们度过了无数个教学、实操、集训的日子,尤其是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备赛,总是汗水和欢笑并存。
“我还记得,由于竞赛内容涉及面很广,为了补齐理论短板、加强实操技术,老师们带着大家不知道翻阅了多少参考资料、编写了多少代码……”获得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的学生钟宏雄回忆道,备赛时,师生往往从早到晚泡在实训室,甚至会因为太投入而忘记吃饭。
“在常规教学之外,我们非常重视以赛促技,不光带着学生赛,更要自己赛。只有老师技能过硬,才能教好学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邱有春说。
这些年来,教师团队在竞赛领域成绩斐然。邱有春、李建华、何佳林、卢正才等带领团队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3项,高娜、汪洋、陈玲、夏汛获四川技能大赛第一名,刘利、牟斌皓分别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田正卫获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
当下,正是数据技术日新月异、更新迭代的时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让更多学生掌握一门“硬技术”、闯开一扇“就业门”,成为教师团队奋斗的目标。
如何为学生打牢技能基础?“一定要产教融合。”泸职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夏汛介绍,学院每年都会利用假期派遣教师前往企业,在软件测试、自动驾驶、机器学习、Web应用程序开发、大数据开发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实践。教师在实践岗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再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引入课堂教学,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相长。
如今,大数据技术专业已成为泸职院的“明星专业”。学院与华为、腾讯云、中兴、国信蓝桥等知名企业建立“订单班”,采用“项目化+实战化”的培养方式,贴合实际工作场景和需求,培养大数据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勇于开拓,探索教育新境
最近一段时间,卢正才博士正在泸州一家科技公司开展技术服务。教师团队核心成员与“企业科技特派员”两个身份,让卢正才更加注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创新技术成果的过程,以便回校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怎样培养更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多年来,教师团队坚持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以先进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升级,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融入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
罗明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陈长忆等领衔课程小组立项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陈运军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一项项教学改革成果,正是教师团队持之以恒创新发力的印证。
“大数据技术升级迭代迅速,面对复杂多变的数据环境和业务需求,我们要时刻学习、不断探索,跟紧发展脚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大数据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刘利说,大数据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或信息技术的专属领域,它已渗透到金融、医疗、教育、零售等众多行业。
因此,教师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跨领域应用大数据知识,为不同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建设标杆,服务高质量发展
“考柏再莱莱(老挝语,意为“非常感谢”)……”6月23日,老挝占巴塞职业技术学院一间教室里,26名老挝学生围着来自中国的授课教师陈玲连声道谢。连续一周,泸职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双带头人”陈玲为该校计算机学院师生开展了大数据分析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数据分析的整个流程,帮助师生了解掌握数据分析的核心技术,深受师生欢迎。
输出“泸职标准”、贡献“泸职方案”,教师团队已派出多名教师远赴异国开展技能培训,制定金砖国家未来技能课程开发“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团体标准,在“老中国际课程建设”项目中输出《大数据导论》《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标准。
“教师团队不但教书育人、参与研发攻关,还积极投身中外职教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泸职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书记高娜介绍。近年来,教师团队参与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信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培训等各类培训,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
此外,教师团队还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500余万元。
“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创新进取、责任担当,是获得‘最美’荣誉的基石。”今年全省仅选出三个“最美教师团队”,作为入选者之一,高娜深感意外,但也坦言,“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总会有收获。”